身障公約落實差強人意!無障礙診所零進度、去機構化成效不彰 民團籲:培力障礙者參與決策
  • Line

A A A
2022-08-11 00:00

(記者單蔓婷/台北報導)台灣社會對身障者的環境並不友善?疫情時期身障者想去診所接種疫苗,「下雨天打著傘在外面等,跟人家排隊,一直排到門口,發現進不去」,最後只好邊淋雨邊注射疫苗。身障團體爭取的無障礙診所,已經對話8個月,到今天還是沒有結果。

民團說,這不只是診所無障礙,《住宅法》的修法也勢在必行。對於民團訴求,國家人權委員會王榮璋委員坦言,人權會目前面臨的一大困境在於,人權會職權行使的相關法案,遲遲無法通過。「人權會是否可以對私人企業與團體做調查?如果不行,我們有很多工作都不能做」。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身心障礙聯盟號召障礙者、照顧者、服務團體,在四年一次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報告審查後,發起民間團體會議具體對話,盤點公約在台實踐現況。對於身障者參與政策決策過程是否具有代表性,障盟喊「這些的東西不會自己長出來」,盼國家正視身障者表意權的培力。兼具國家人權委員和監察委員雙重身分的王榮璋嘆,人權會職權行使法案遲遲無法通過。

民團批:衛福部執意加蓋機構,明顯不理會CRPD的意見

在會議中,以往被認為適合高需求身障者居住的收容機構,近年因家長作風式服務、生活安排受監督、與社區生活孤立等因素,讓「去機構化」爭議浮上檯面。台灣障礙研究學會理事張恆豪指出,雙老家庭長期缺乏支持、自立生活與社區服務緩不濟急、障礙者面臨社區排斥與鄰避,都讓去機構化在台落實困難重重。

問及居住機構與居住社區的成本有何差異?張恆豪提醒,問題不是機構與社區何者便宜,「台灣有94%是家庭在照顧」!對於政府來說,家庭照顧最便宜,「因為一毛錢都不用付」!

智障者家長總會秘書長林惠芳觀察,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只有在機構才能獲得最適當的服務,或擔心自己年老無法照顧孩子,凸顯「我們對於身障朋友成年生活的準備不足」。

回顧智總幫助個案回歸社區經驗,50%成功,50%失敗。林惠芳列舉,除了早在三五歲就進入機構、在情感認同上將其當做自己的家,更多案主難以離開機構的原因,仍是社會排除與社會保障不足,以國民年金為例,「給付的金額連最低生活標準都達不到」。

張恆豪認為去機構化政策不是關閉機構,重點是「如何把社區支持做出來」,為此政府必須實施結構性改革。

「衛福部執意加蓋機構,明顯不理會CRPD的意見」,張恆豪點出癥結,去機構化是目標,國家應該要有更具體的策略,政府沒有具體策略,最後只能蓋機構。

智總林惠芳秘書長建議以推動兒少團家的方式補助身障發展,改善社區資源整備困境。翻攝會議畫面智總林惠芳秘書長建議以推動兒少團家的方式補助身障發展,改善社區資源整備困境。翻攝會議畫面

法難入公私領域  無障礙不只是障礙者的需要

「我們在爭取的無障礙診所,已經對話8個月,8個月後的今天,還是沒有結果」。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理事長劉金鐘親身經驗,「我有一次牙疼到不行,我家隔壁就是診所,我進不去,我只好請家人開車到8公里外的醫院就醫」。

無障礙環境相關法規包含規範新建物的《建築法》,以及要求既有建物改善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2013年政府提出「8大類,20組,101項」全面無障礙,不論工廠、辦公室,集合住宅通通需要符合無障礙標準。

「這麼細緻的規範,還是會漏掉我們的診所」,劉金鐘說,疫情時期身障者想去診所接種疫苗,「下雨天打著傘在外面等,跟人家排隊,一直排到門口,發現進不去」,最後只好請醫生和護理師幫忙邊淋雨一邊注射疫苗。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孫迺翊進一步解釋,基層醫師反對診所無障礙化的背後,部分考量是硬體環境改裝「要看房東意見」。設在一樓以上的診所,就算大樓有電梯,從入口到電梯的無障礙設置,「也不在醫生所能掌控的範圍之內」。

孫迺翊加碼指出,不只是診所無障礙,《住宅法》的修法也勢在必行。

他認為,高齡化社會日趨逼近,無障礙規範不僅服務於少數障礙者,「只要是高齡化,都不免和無障礙有所連接」。除了應將診所納入法定公共範圍,《住宅法》修法也勢在必行,「要去修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我們才有辦法要求公寓大廈的所有人,屋主、管理委員會,去配合無障礙的要求」。

障盟洪心平秘書長呼籲看見兒少、女性、失智症等身障少數群體獨特性。翻攝會議畫面障盟洪心平秘書長呼籲看見兒少、女性、失智症等身障少數群體獨特性。翻攝會議畫面

身障盟:國家有責任培力障礙者參與決策

除了無障礙,障礙者的表意權也在閉門會議中被重點討論。「我看完門診,醫生告訴我的家人,說我狀況怎樣怎樣」,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分享個案的困擾,「今天是我來求診,但醫生都認為我沒辦法理解醫療決定和後續治療」。

照顧者基於愛與關心,主動幫認知障礙病患做出「最好的決策」,這真的是當事人的意願嗎?湯麗玉無奈,失智有別於因疾病或意外造成的障礙,「和在座你我都有關,將來有一天我們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障礙者的表意權,在醫療上相對重要。

「這些的東西不會自己長出來」!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喊話行政院,目前的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並沒有看見身障表意權培力的重要性。

「政府機關說,『我不知道要去哪裡找身障者來開會』、『怎麼都是這幾位』、『我要怎麼確定這些身障者有代表性』?」讓障礙者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從了解議題到如何表達,都需要經過長期培力。洪心平強調,如何讓培力對象參與決策過程,是國家應提供的功能。

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強調,高齡社會中,失智者的支持性決策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翻攝會議畫面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強調,高齡社會中,失智者的支持性決策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翻攝會議畫面

對於監督政府各部門落實障礙者人權,洪心平氣憤地說,「公部門也好,行政院也好,我們碰到很多狀況不是他們有作為被糾正,而是他們不作為」。

她在現場追問國家人權委員會,「未來有什麼機制可以處理這些不作為呢?」,「民間團體不知道該如何跟你們(人權會)合作」。

對於民團訴求,國家人權委員會王榮璋委員坦言,人權會目前面臨的一大困境在於,人權會職權行使的相關法案,一直遲遲無法通過。「人權會是否可以對私人企業與團體做調查?如果不行,我們有很多工作都不能做」。

「我們不是五權之外的另一權,我們只有建議權,我要得到在座各位和民眾的支持,在行政或立法部門才有影響力」,王榮璋說,溝通協調是人權會的重要的工作,未來人權會將繼續在有限的條件裡面中突破,「民眾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們重要的武器」。

相關新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審查!民團控防疫規劃不完善 障礙者確診「照護費1天要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