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中共二十大即將在10月16日舉行,習近平繼續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確定國家主席第三任期幾乎無懸念。在美國政治觀察家眼中,美國與中國競爭不是馬拉松賽,而是10年的短跑衝刺,無論中國經濟是否衰退,習近平都會壯大軍力、實現統一台灣大夢。
《Danger Zone: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暫譯「危險地帶:即將來臨的中國衝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布蘭茲(Hal Brands)、塔夫茨大學的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在書中提到,美、中間的競爭並非以百年馬拉松形式發展,而是如短跑形式10年衝刺賽。中國經濟正面臨硬著陸,更大可能是已正在衰退中。但此時的中國卻是最危險的,可能很快就會入侵台灣,且有能力做到。
中國經濟趨緩 硬著陸機率不高
台海發生戰爭的時間點,各界各有不同的解讀、預測。但中國的經濟放緩,以及是否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還有對美國的敵意升高,的確是當前美國政壇共同關注的焦點。
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專家布蘭契特(Jude Blanchette)接受英國《經濟學人》採訪時指出,「了解中國很重要,這與美國如何制定政策。如果假設美國認定中國是一個短期威脅,將竭盡全力在軍事上進行威懾,但會忘記爭奪全球秩序。」
布蘭茲、貝克利認為,中國經濟成長動能為何無法持續的重大因素,包括人口紅利消失、社會走向老年化,以及經濟發展集中化、新創科技業遭打壓,以及無法管控債務的影響已遠超過市場改革。中國原本在經濟控管上是政治稍加放鬆的,但現在卻轉趨為壓迫,中國已成為技術監督國家之際,西方勢力則在貿易等層面上抗衡中國。
不過,史丹福大學的教授馬斯楚(Oriana Skylar Mastro)、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學者希瑟斯(Derek Scissors)在雙月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評論文章中提到,中國經濟硬著陸不太可能發生,應該是緩慢的趨緩,不過其軍事力量會不斷成長,仍有入侵台灣意圖,但或許不是猛烈進攻。
該文指出,中國經濟無論是成長、或者已經達到高峰,中國都具有侵略性,而美國應該要避免損害長期競爭力的短期解決方案。
美國軍力擴張慢 沒投巨資研發未來武器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拜登政府把中國視為美國威脅,主要是擔憂中國在經濟、政治上的挑戰。從拜登政府下個財政年度國防預算觀察,幾乎是預期2030年代的軍事威脅才會比較嚴峻。美國並在未來武器研發上投入巨資,艦隊規模現已小於中國,未來10年才有再度擴大的機會。澳、英、美AUKUS安全協定則確定,2040年前不會交付第一艘核潛艇。
美國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指出,近10年中國威脅,未來4~5年將更加明顯。中國軍力從海底到太空都在變好。美國印太司令部現任司令阿奎諾(John Aquilino)在3月參議院聽證會指出,中國預期在2027年前達到武裝部隊現代化目標。
印太司令部的尚未有資金資助的優先事項清單規模高達15億美元,其中最大項目是保護(或攻擊)衛星的能力,另外是購買更多遠程反艦飛彈,並透過結盟方式,讓盟國分享資訊網,並測試新作戰概念。美國參、眾兩院應該能夠同意印太司令部所提出的多數要求,建議由當前的8020億美元國防預算增加370億~450億美元支出。
抗衡中國、提高台灣防衛,已經是美國共和黨、民主黨的共識,但提高台灣外交地位等言論恐怕更挑釁。更為鷹派的共和黨可能輸掉11月期中選舉,獲得國會更大掌控權,甚至在2024年再度拿下白宮,而台灣在2024年也將舉行總統大選,這樣的前景足以讓各界擔憂。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任何衝突都可能是由政治變化引起的,就算中國軍隊沒準備好,一旦習近平認為台灣更走向獨立,羞辱了中共,他將毫不猶豫地發動戰爭。但如果習近平認為,台灣情況可控,沒有世界大國會承認的情況仍維持著,台灣仍將保持現況。她指出,習近平不實現台灣統一,中共不會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