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安倍應酬臺灣?掣肘新首相?(抗中保台系列四)
  • Line

A A A
2021-12-23 13:38

安倍晉三於首相任內積極修復中日關係,圖為他與習近平出席APEC領袖會議時會面。來源:日本内閣官房内閣広報室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近一個月內三次談「臺灣有事」,強調台海局勢若緊張衝突,美日同盟有責任介入。安倍的高調是回報臺灣的應酬語言?是牽制現任首相岸田的政治表態?或真有具體的援台抗中構想?

安倍言論向極右靠攏

安倍12月1日應臺灣民間智庫邀請視訊演說,他表示日本無法容許台灣遭武力侵犯,「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習近平絕對不能誤判。中國若採取軍事冒險行動,等同於走向經濟自殺的道路,中國如果優先考量自身利益,兩岸關係只能以和平方式解決。
7日安倍接受日本富士電視訪問時,對「台灣有事」進一步說明,包括大規模網路攻擊,削弱台灣國民戰鬥的意志,引發台灣內部的混亂狀況等非常間接式的侵略。

19日在福岡演講時安倍解釋他為何要談「臺灣有事」,他說中國如果侵略台灣,可能發展成日本的「存立危機事態」,有必要事先明確說出。安倍談到俄羅斯重兵部署烏克蘭邊界,可作為台灣的借鏡,如果國際社會無法阻止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國將會如何想?
「臺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是日本軍國主義圖體堅持的論調,安倍言論向右靠攏,中國外交部跳腳,部長助理華春瑩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垂秀夫抗議,垂秀夫則回應,中國應理解日本國內對台灣有此想法。

回應安倍,中日互動有玄機

安倍言論引發輿論大風波,但中日兩國官方的回應與互動有曖昧之處,日方認為安倍的講法不代表官方立場,中方則是由比副部長層級還低的部長助理出面,意味安倍挑釁程度並非天大地大。

中國不爽,不是因為安倍說中國會侵略臺灣,而是中國一貫譴責外國干預兩岸關係,外國勢力介入推動台獨是中國不能容忍的底線。就中國的立場,安倍的講話會讓台獨有錯覺,以為有美日的支持可以推動獨立,原本強調和平統一的中國大陸,屆時就不得不動武。

安倍與臺灣綠營素有淵源,首次卸任首相後,曾兩度訪台,拜會時任總統馬英九、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並於正式行程結束後,夜間從旅館自行搭計程車與綠營友人續攤。安倍屢次以打擦邊球、避免觸怒北京的方式,展現他與臺灣政界的關係,例如其母安倍洋子女士連續4次參加臺灣駐日代表處的國慶活動,這樣的表態不代表日本政府立場,也不代表「首相安倍」,但彰顯安倍個人與臺灣的非官方緊密關係。安倍服務處在2019年發賀電給臺灣駐福岡辦事處慶祝國慶,內容寫著「中華民國一〇八年國慶節祝賀」,這手法可以讓臺灣官方強調賀電是真的,同時日本外務省可以公開斬釘截鐵地說日本政府不曾發出賀電。

12月1日以來安倍的3次發言,也有打擦邊球、應酬的意味,看似大膽觸怒中共,講了些他在當首相時不敢講的話,實際上仍沒有踩到中國對日本劃下的紅線。例如安倍說「兩岸關係只能以和平方式解決」,正迎合中國大陸的臺灣政策。

協防臺灣?安倍推得一乾二淨

安倍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美日安保有事」,但一旦臺灣有事,日本要如何具體行動,安倍推得一乾二淨,他說日本會跟著美國做。

面對台海局勢,美國一貫戰略模糊,會不會出兵援台不講清楚,美國忌諱觸犯中國;安倍的「日本會跟隨美國」,自我洩底,原來「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高調,只是狐假虎威的虛張聲勢,安倍不敢超越既定的美中台關係。

對於臺灣的國際參與,安倍也高調,他說最該做的是協助參加聯合國的組織,譬如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因為台灣無法發聲,日本應予以協助。安倍此時的高調正凸顯他當首相時的怯懦,他掌權時日本在WHO大會(WHA)提案支持臺灣參與的次數是零。

有些事說比做容易多了,講講政治語言挑弄一下北京、應酬一下臺北,可以一說再說,要真槍實彈地做,安倍不敢。

日本不少輿論解讀安倍的發言,認為他目的在牽制現任首相岸田。新內閣的人事安排沒有滿足安倍人馬的需求,同時新任外交大臣是安倍的政治宿敵林芳正,安倍談台海局勢,重點不在攪動中日台局勢,而是企圖攪動日本派閥關係,內部政治的考量決定了他對臺灣議題的發言。

安倍親台?口惠實不至

其實安倍任職首相期間,是中日關係正常化的推手,他第二次接任首相時,中日關係達到冰點,安倍上台,一開始沒有處理中日關係,而是先向右派表態,例如到靖國神社朝拜,等到權力基礎穩固後,安倍開始派大老訪中,企圖恢復兩國官方對話,尋求改善中日關係的可能途徑。2014年中日兩國聯合宣布「四點共識」,聲明將「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之後安倍赴中國大陸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與習近平會面,此後中日關係持續前進,兩國高階官員與元首級領導數次會面,促成了邀請習近平訪日計畫。雖然習近平訪日因為疫情而擱延,但中日關係從凍結、不對話,到官方正常互動,是安倍任內最重要的外交成績。

安倍今日的反中言論,臺灣輿論解讀成日本對台關係將大步跨出,是太抬捧臺灣在日本外交優先順序裡的重要性。拆解安倍口惠實不至的「支持臺灣」,並對比安倍當首相時的對中作為,可以看出政治人物的優先考慮,從不是世界大局或國內經濟,而是自己的下一步、自己的聲量與舞台,安倍是個典型。

相關新聞
施威全專欄/武統形勢緊張?民進黨內部不同調 國安局研析密件揭真相(抗中保台系列一)
張競專欄/抗中保臺不是義和團的咒語 面對戰爭策訂「終戰指導」之必要性(抗中保台系列二)
張競專欄/與美國國民兵合作: 貶低國軍?矮化台灣地位?(抗中保台系列三)
張競專欄/全動署揭牌!官兵排排坐無能修補大漏洞(抗中保台系列五)
施威全專欄/日美2+2會談 日本不是美國的獒犬,也非吉娃娃(抗中保台系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