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國台辦謹小慎微 為了凸顯自家老闆 馬英九刺了一下宋濤

  • Line

A A A
2025-08-15 00:00

施威全/淡江大學政經系全英文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六月時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與陸方國台辦相處不太順遂,肇因國台辦主任宋濤太在意凸顯個人的存在,安排上放入太多私人目的。事發數月後,在兩岸交流場合有陸方智庫坦率承認:「整個互動說不上彼此扞格,但是有點彆扭。」

六月行是馬英九第四度訪陸,他在行程尾聲時強調「兩岸要和平民主統一」,這項主張以「民主」為關鍵字,表態「民主『就是要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陸方聽來有點刺耳的一番話,不是刻意讓對岸難堪,畢竟馬英九講述時非常恭良溫儉讓,他坦言自己沒有按照幕僚準備的講稿念,「有點脫稿演出,如有不當請各位指教。」

其實「和平民主統一」是馬英九的既定立場,他二〇二四年在泰國,曾公開說得更清楚:「我主張和平民主統一。沒有民主,只有和平,這種統一沒有意義。台灣已是民主社會,大陸也應該把自己建設為民主國家,那時談統一阻力才會很小。」他的這些言論,把「民主」視為統一的前提,並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並非民主,期許能進一步民主化。

「脫稿演出」不是刻意地挑釁,反而是心懷中國大陸、不自絕於中國大陸的表態;提到中華文化時,馬英九詢問現場有沒有拜過媽祖的人,問「宋主任(宋濤)就沒有對不對?你去過嗎?你剛剛怎麼沒有舉手?」這段互動,倒是讓在場媒體感受到馬英九針對宋濤「刺了一下」。

馬英九這趟訪陸先出席海峽論壇,昔日黨政幕僚反對,國民黨也有高層勸說,擔心對藍營不利。藍營力阻有其道理,畢竟馬英九總統任內,陸委會禁止中央機關官員參加海峽論壇,也不鼓勵地方政府參與,馬英九卸任後出席昔日反對的活動,有點難自圓其說。但馬英九在大陸打擦邊球談民主,拋出迥異於中共官方的政治論述,不像許多藍營政治人物赴陸只是講中共要聽的話,馬英九把「民主」的球拋向對岸,讓對方接招,其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的期待,也超越了中國國民黨的政策綱領。當下國民黨黨綱對中國大陸政治體制並無著墨,對大陸未來的政治發展也未表態。

藍營沒有接招馬英九的談話,綠營的反應層次也很低。馬英九談民主後,宋濤當場的回應是「台灣是兩岸中國人的台灣,台灣的前途命運要由兩岸全體中國兒女來共同決定」,綠媒嘲諷馬英九被宋濤打臉。綠營的邏輯是「馬英九的主張沒用,因為連對岸都不接受」,此番論調其實屈從大陸的立場,面對兩岸關係好像臺灣不能有自己的定調,都是中共講了算。

馬英九與宋濤的互動,大處可立場與原則的歧異,得以深化兩岸良性活動;小處則見到國台辦系統謹小慎微,為了凸顯宋濤存在,而做小了活動格局。

馬英九此行重點包括,出席在廈門舉辦的「第17屆海峽論壇」、天水舉辦的「2025乙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敦煌舉辦的「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等活動。馬英九帶著台灣青年一路從東南方福建省跨到大西北甘肅省,前後待了半個月,也是馬歷次訪問中國大陸當中參訪天數最長的一次,卻也是隨行採訪媒體數量最少、記者對採訪行程怨言最多的一次。

馬英九赴中國大陸參訪的行程,台辦系統對媒體採訪的限制一次比一次限縮,馬英九2023年3月首次訪問大陸,當年媒體隨行採訪,是真正意義上的「隨行」,在交通過程中能夠與馬同步,例如搭乘同一列高鐵或者馬英九乘坐的車輛就在視線可及之處,媒體能隨時掌握馬英九接下來的公開行程,甚至在過程中還能夠作些花絮採訪。但這次台辦安排媒體隨行採訪,實際上卻是「兩條平行線,偶爾才相交」。

整個參訪過程,除了表列幾個重要的公開行程會碰到馬英九之外,其餘時間媒體團基本上與馬英九及臺灣青年團體「大九學堂」無交集,有時候甚至2、3天沒有公開行程,媒體也問不出馬英九的確切行蹤,無事可做。不少須要畫面的電子媒體非常苦惱,紛紛抱怨這趟出差的投報率過低,有些台灣媒體聞聲卻步。福建段還有一家台灣電視台隨行採訪,到甘肅段台灣電子媒體歸零,台灣媒體方面只有平面媒體跟隨採訪。

國台辦主動邀約馬英九到大陸交流參訪,卻又遮遮掩掩,事後陸方相關智庫不諱言,馬英九前幾次訪問中國大陸偶有語出驚人的「口誤」,藉此凸顯其與陸方不同的政治立場,被台媒大作文章。台辦為了減少類似事件重演,於是對採訪規劃一次比一次謹慎,媒體經常得在前一天晚上才稍微掌握隔天的行程,不少記者不滿,不只是台媒,港媒、大陸媒體都怨聲連連。

陸方媒體工作者私下透露,國台辦主任宋濤上任後,對媒體的管理格外重視,觀察這次安排馬英九的參訪行程,也讓人感覺到,馬英九訪陸,不只是國台辦的重要兩岸交流業績,在兩岸形勢低迷的此刻,無法大開大闔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台辦拿著馬英九作為向上繳交的業績,而宋濤也利用馬英九凸顯其個人存在。

例如6月17日陪馬英九參觀寧德市下黨村,名義上是見證有關單位推動村落脫貧的成果,但該地是所謂「紅色旅遊景點」,中共色彩濃厚,甚至還有一所中國共產黨的教育訓練學校,馬英九參觀的「難忘下黨主題館」,更是紀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三進下黨」扶貧的過程,「習味十足」,宋濤此舉顯然逢迎拍馬,卻也陷馬英九於不義,馬很可能因此得承受台灣內部的輿論壓力。

宋濤在意凸顯自己,幾次活動拍照場合,主動搶前排主位。這是前幾次馬英九訪陸時就有的現象,例如出席2024年哈爾濱「海峽兩岸青年冰雪節」,啟動儀式上共六人,宋濤與黑龍江省委書記分站中間的左三、右三位置,安排馬英九一旁陪襯。

宋濤也經常在參訪過程中催促馬英九,減少馬與民眾或者與媒體互動機會,讓採訪記者對宋濤的舉動無法苟同。馬英九是習近平坦率對話的人,台辦系統卻缺乏對這位卸任台灣元首的基本尊重,不利於兩岸長遠互動。隨行媒體感受,馬英九似乎對陸方的縮手縮腳頗有不悅,在參祭伏羲大典加後,接受媒體聯訪中脫口說出,「深刻感受到『中華民國』對我們當代的意義」,這明顯的口誤讓陸方趕著「補救」。

也或許此「中華民國」說是為了鋪陳接下來的「和平民主統一」,馬英九在後頭藉著「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致詞的場合,提到他主張「兩岸和平民主統一」,強調「和平是不動用武力,民主是尊重台灣人民選擇」,語畢現場爆出掌聲,而宋濤則板著臉,不動聲色。

玩味的是,「和平民主統一」發生在馬英九訪問行程倒數第二天,隔天宋濤就未再陪同馬英九參訪,提早搭機自敦煌返回北京,未替馬英九送行,也讓採訪媒體私下戲稱「這下翻臉了」,不曉得還有沒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