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是台灣唯一專責中共軍事研究的學術單位,前所長馬振坤教授日前以「安全台灣學會」專案主持人的身份出版「2025年臺灣軍事戰力調整觀察」,遭人爆料是違規兼職、兼差。國防大學表示,若查證屬實將依規定檢討議處。
中共解放軍一直是國軍所嚴密監控的對象,因此政戰學校在成立後,即在政治系中設立專門研究組,而2006年因國軍人力精簡政策,將政戰學校整併在國防大學下,改為政戰學院,但為更深入了解中國軍事事務,特別成立「中共解放軍研究所」,將政戰學院政治系、軍情局及國防部部分研究人員進行整合,成為當時整個亞洲地區對中共軍事事務、中共解放軍、中共軍事專題研究等項目中最強的學術單位。
2007年,國防部即核定時任政戰學院政治系中共解放軍組教授馬振坤,負責國防部委託國防大學辦理的「解放軍研究國際班」課程規劃與執行任務,因此目前許多國家研究中國解放軍的資深研究人員,都是馬振坤的學生,可見馬振坤在解放軍研究資歷。
隨後,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2016年向國防部質詢指出,台灣國軍對解放軍研究,竟然只有在國防大學下的政戰學院內,政治系下的一個小組,在美、日、韓、澳都投入量能研究解放軍時,身為長期抵抗中共壓迫的台灣,這是不可思議的編制。因此他提案要求國防部要成立「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授予學位的解放軍研究機構。
國防部在2016年11月正式成立「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並由馬振坤出任第一任所長。國防部指出,考量培育國軍戰情研析人才的需求,以及讓國軍在中共軍事事務的研究上有更多的突破與發現,研究中心啟用後,不僅可以提升對中共戰情研究水準,也更能掌握中共軍事戰略思維與未來發展趨勢。

據指出,不管是中共解放軍研究所、還是現在的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其所內圖書館內的藏書,關於中共軍事部分即有數萬冊,而閱覽室則有中國《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國防報》、《中國武警報》及各省市的地方報報紙;另外,中國涉及言論的《求是》、《新華月報》、《臺灣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等25種期刊都經常更新,讓所有研究人員都能掌握中共最新動態。
事實上,由於馬振坤曾擔任過政戰學院「解放軍研究所」及「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職務,是國內中共軍事研究相當有學術份量的學者。但日前由「安全台灣學會(STA Corporation)」所發表的「特別報告:2025年臺灣軍事戰力調整觀察」,赫然發現馬振坤是計畫主持人,但該篇報告居然連中共解放軍的可能因應都沒有著墨,讓人質疑馬振坤調整研究方向,專注國軍動態。
2025年臺灣軍事戰力調整觀察,主要是探討2025年臺灣軍事戰力調整,特別是漢光41號演習中的重要觀察點,包括將灰色地帶襲擾視為戰前態勢、確保戰力保存及陸戰99旅的跨區增援經驗。報告強調步兵206旅的全旅動員及其在城鎮戰中的新部署邏輯,顯示未來可能的兵力佈防調整趨勢。整體而言,這些變革反映出臺灣軍事策略的實質變化與應對中國威脅的能力提升。
對於以馬振坤為計畫主持人的特別報告,有人質疑報告中雖然是引述媒體報導資訊,但其中不乏有國軍部隊番號、作戰構想、機動路線、作戰評估、戰術位置等等資訊,當報告一經刊登在網路上,立刻引發中國內部網路的討論熱烈,雖然有人譏笑國軍漢光41號實兵驗證,但其中不乏有中國網民讚許是送資料給解放軍之類評語。
一位國軍熟悉資通電的官員透露,此項報告在網路熱炒3天後,突然在中國境內消音,有些網站是遭「刪文」,被「屏蔽」,甚至發現有些網站遭大量「洗版」,中共在網路上的作為「異常」,也讓國軍相當重視此變化。
此外,有人爆料馬振坤是「安全台灣學會(STA Corporation)」理事,其所發表的「特別報告:2025年臺灣軍事戰力調整觀察」是擔任計畫主持人,是違規兼職、兼差。國防大學表示,馬姓教師疑涉違反兼職兼差規定一事,國防大學刻正要求政戰學院調查釐清,若查證屬實,將依規定檢討議處。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