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迫在眉睫,各界期待仍能以外交途徑和平解決這場衝突。圖為烏克蘭士兵陣守。翻攝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臉書/zelenskiy.official
(張翠蘭/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危機風雲詭譎,俄羅斯已在邊境集結15萬士兵,軍事入侵風險迫在眉睫,西方國家持續警告一旦俄軍踏過邊界將面臨可怕後果。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強生14日在電話峰會中仍期待最後仍能以外交途徑和平解決這場衝突,英國媒體近日分析指出,要找出避免戰火之道並不容易,但仍有五大化干戈為玉帛的可能發展。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烏克蘭爆發戰爭的景象,光是想像就令人生懼,如果俄羅斯真的入侵,將喪失數以萬計的人命,無數人被迫逃離家園。經濟代價沉重,人道危機將是災難性。
俄羅斯目前已在烏克蘭邊境集結15萬大軍,儘管俄羅斯矢口否認有意入侵,這波大規模的軍事集結可能是虛張聲勢,也可能是為俄羅斯國內民眾設計的政治策略。無論是什麼理由,都已經令各界繃緊神經。
在進一步探究和平解決衝突之前,英國《衛報》整理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到底想從烏克蘭得到什麼?
普丁想從烏克蘭獲得什麼?
分析指,關於普丁的意圖有眾多說法,據指,普丁想要在東歐重建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主要是納入曾為前蘇聯國度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喬治亞和烏克蘭。蘇聯解體後,普丁經常哀嘆他們的「損失」。同時,普丁可能希望向西方國家及俄羅斯人證明,俄國仍是超級大國,儘管除了核武量和地理位置以外,她其實算是逐漸減弱的中型強國。
在此同時,普丁擔憂位在其西南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烏克蘭正與西方同化,因而反對其與北約日益密切的關係,更反對基輔發展其與歐盟的聯繫。更廣泛說,普丁是懷舊的修正主義者,認為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失去烏克蘭是俄羅斯冷戰失敗的象徵。
普丁的訴求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承諾永遠不會接受烏克蘭(或喬治亞和摩爾多瓦)為成員國,同時也希望北約部隊從波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前線」國家撤出。普丁希望落實《明斯克協議》(Minsk Protocol),基輔能接受毗鄰俄羅斯頓巴斯地區(Donbass)的自治地位,並放棄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他希望限制或停止美國在東歐和南歐新部署的中程飛彈系統。而更雄心勃勃的是,普丁希望重新設計歐洲的「安全架構」,以重新建立俄羅斯的勢力,並擴大其地緣政治影響力。
然而普丁這些種種要求,大多遭到美國拒絕,因此衍生至目前的危機。
衝突一觸即發之際,各界關注是否有外交解決途徑,以尋得和平且可持久的方法,解除這場對峙危機。
各國外交官談論著讓各方都能擺脫戰爭之路的方向,但要找到這樣一條道路並非易事。任何妥協讓步都有代價,不過BBC仍綜整出五大不涉及軍事的可能路線,進而避免產生血腥的結果。
西方說服普丁打退堂鼓
西方強國有可能說服俄羅斯總統普丁認清入侵烏克蘭的代價將超過所獲利益,進而有效阻止任何入侵之舉。他有可能會被說服,人員傷亡、經濟制裁和外交反作用力之大,就算他能在戰場上取得軍事成果,也將會大吃苦頭。
普丁將不得不擔心西方國家可能會支持烏克蘭的軍事叛亂,將其捲入一場費時數年且代價高昂的戰爭。普丁將會相信,這些代價將導致他在國內支持度下滑,進而威脅其領導地位。
在此情況之下,西方國家也會做面子給普丁,允許他宣稱在外交上取得勝利,把自己形塑為不願意以軍事回應北約挑釁的和平主人翁。
普丁可以聲稱終於引起西方國家關注,領袖們正在解決其所謂的「合法安全問題」;而俄羅斯可以向全世界提醒她是大國,並深化其在白俄羅斯的存在。
然而此一說法的難處在於,這很容易會被說成是普丁的失敗;其行動團結了西方國家、致使北約向俄羅斯邊境更靠近、且可能鼓勵瑞典和芬蘭考慮加入北約。
問題在於,如果普丁希望掌控烏克蘭並削弱北約,他現在沒有太多理由要打退堂鼓。
北約和俄羅斯達成新的安全協議
西方強權國家已表明不會在核心原則上讓步,例如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烏克蘭尋求北約成員國的權利;北約必須對任何希望加入的國家敞開大門。
不過美國和北約可以接受在更廣泛的歐洲安全問題上找到共同點,包括恢復失效的軍備控制協定,減少雙方的飛彈數量;加強俄羅斯和北約部隊之間建立信任的措施;提高軍事演習和飛彈位置的透明度;以及反衛星武器試驗方面的合作。
但是,俄羅斯明確表示這些問題不足以滿足其核心擔憂、即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將可能讓俄羅斯的安全付出代價。
但若是北約的飛彈部署大幅減少,或許至少可以消除俄羅斯一些憂心。在某種程度上,普丁在這方面已取得了進展:歐洲正在按照俄羅斯的條件,進行新的安全對話。
烏俄重拾明斯克協議
《明斯克協議》是各方於2014年和2015年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談判,達成一系列停火協議,旨在結束烏克蘭東部政府軍與俄羅斯支持的叛軍之間戰爭。然而協議顯然失敗,因為戰火仍在持續中,但它至少為停火和政治解決方案開闢了道路。
西方政治人物認為若能恢復《明斯克協議》,可能是如今化解烏克蘭危機的解決方案。近日走訪俄羅斯會晤普丁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說:「明斯克協議是我們建立和平的唯一出路。」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也說,恢復明斯克協議將是「邁向緩和衝突的強而有力途徑」。
問題是《明斯克協議》的條款錯綜複雜,而且存在爭議。
克里姆林宮要求烏克蘭必須舉行地方選舉,賦予親俄羅斯政治人物公權力。基輔則要求莫斯科先解除武裝並撤回俄羅斯戰士。
最大爭議點在於該協議將給予頓巴斯地區多少自治權,基輔只想給適度自治,但莫斯科希望該地區的頓內茨克州(Donetsk)和盧甘斯克州 (Luhansk)應該對烏克蘭外交政策擁有發言權,進而對其尋求加入北約擁有否決權。這也是基輔的一大擔憂,一旦重拾明斯克協議可能會排除其加入北約的可能性。
效法芬蘭成為中立國
曾有報導指,法國官員建議烏克蘭可以效法芬蘭,採取中立態度。但該報導後來被否認。
芬蘭在冷戰時間採取了形式上的中立,成為獨立、主權和民主的國家,而芬蘭目前維持不加入北約。
若烏克蘭成為中立國,將可避免軍事結果。理論上來說,這可能滿足普丁希望烏克蘭永遠不加入北約的要求。而北約也不必在其「門戶開放」(open door)政策上妥協。
然而烏克蘭可能不會支持此做法,因為採取中立,實際上會讓其對俄羅斯的影響保持開放。同時,烏克蘭要保持中立可能很難,俄羅斯或許不會遵守其條款。
而中立將會是基輔最大的讓步,不得不放棄對歐洲-大西洋一體化的嚮往,也可能使其加入歐盟之路變得更加遙遠。
對峙情況變成常態
目前的對峙情況有可能長久持續下去,且強度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弱。
俄羅斯可能把集結邊境的部隊慢慢撤回軍營,宣布演習結束,但也可能留下許多軍事設備,以防萬一。
莫斯科可能繼續支持烏克蘭東部頓巴斯的叛軍,而同時,烏克蘭的政治和經濟將繼續受到來自俄羅斯持續威脅的破壞。
但反過來,西方國家將加強北約在東歐的存在。政治人物和外交官繼續跟俄羅斯進行零星接觸、持續會談,雖然幾乎不會有什麼實質進展。
烏克蘭將繼續努力抗衡,但至少不會發生全面戰爭。
以上這五大選項都不容易,而且都涉及種種妥協。現在唯一希望是各方仍然願意對話,雖然結果可能是徒勞無功。不過,只要會談持續進行的時間越長,外交解決問題的大門開啟時間就會越長,即使門只是半開半掩。
相關新聞:
烏俄戰雲密布 一張地圖看懂東歐部署擺陣
菱視角/各懷鬼胎!中俄關係升溫 中國想從烏克蘭危機中獲得什麼?
烏俄對峙風雲1/俄羅斯不甩北約美國加強部署照常軍演 拜登威脅直接制裁普丁
烏俄對峙風雲2/烏克蘭與俄羅斯恩怨糾葛始於9世紀 四大課題看兩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