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1月3日日本《產經新聞》以揭露祕辛手法,指稱2019年2月下旬,台北國防體系高層透過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向東京當局探詢建構中國大陸共軍動態情報即時交換機制可能性。依據報導指出,台北希望能夠以監控共軍機艦進出巴士海峽動態資訊,以便換取東京即時提供監控共軍機艦穿越宮古海峽情報。 但該項報導聲稱日本政府考量雙方並無外交關係,同時必須顧慮遵循一個中國原則,因此就算具有蒐集共軍動態情報需求,仍受限於現行法條與政治考量,根本無法將此等情報交換構想付諸實現,所以最後僅能對台北方面所表達建議置之不理,透過拒絕明確回應,來讓台北知難而退。
產經新聞認為台日缺乏情報管道
不過《產經新聞》還是在該份報導中留下伏筆,聲稱依據自衛隊內部聲浪顯示,認為東京必須思考未來台灣發生緊急事態,若要進行撤僑作業或是與美國合作因應狀況,假若與台北缺乏情報資訊交換管道與機制,恐將產生負面影響。
針對此項《產經新聞》依據台北有意與東京交換情報傳言所作報導,其內容就常理來看,實在是相當荒誕失實。
首先就各國間建立情報交換關係來說,不論是先行試探其可能性,抑或是開門見山列入雙方戰略安全對話議程,絕對都要能直搗黃龍,儘量縮短對方官僚體制逐級核轉上呈必須經手層級。因此通常都是由外派在對象國情報官員,直接向駐在國情報聯繫業務協調官員傳達此項意圖與建議。 因此《產經新聞》報導聲稱是由台北國防體系高層,透過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向日本國內轉達希望建構動態情報交換機制,完全就是違背國際社會情報外交與聯繫協調業務最基本原則。 假若真是如此,就是證明台北派駐於日本負責情報業務聯繫官員,在駐在國根本就無法吃得開,找不到適當聯繫管道,也無法掌握確認能夠對此具有決策權限之政務首長。
情報交換不會向駐台單位提出
台北在東京找不到門道,所以才要乞靈於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轉達此項建議,實在難以讓人相信。 不要說像是建構情報合作關係如此重要外交作為,必須與對象國權責機構直接打交道;就算是任何其他普通行政業務對外交涉協調,亦是由駐外單位單刀直入找到能夠解決問題之對象國政府權責機構,而不是拐彎抹角透過對象國本身無法作主,只能代為轉達建議之駐外代表機構來處理問題;此因不論任何交涉提案,到最後還是要由對象國政府權責部會處理,捨近求遠完全沒有任何道理。
從2019年4月1日開始,解放軍機活動樣態有所改變,不斷密集頻繁在台灣海峽上空,我國所劃定防空識別區西南角進出活動;當時針對某次跨越海峽中線飛航軌跡,蔡英文總統親自表示已下令在第一時間「強勢驅離」。 當時軍事高層亦配合演出,不斷宣稱必須進入作戰指揮中心坐鎮應變,但時日拖久後,共機迫近飛航活動樣態毫無改變,國軍軍機窮於應付,最後亦就逐漸被迫接受目前共機在台海西南空域,國際海域上空自由進出如入無人之境現狀。 所以反過來對照報導所提時間節點,2019年2月下旬台北國防高層就已向東京試探建立動態情報交換可能性,更是與台海周邊共軍機艦活動所呈現樣態並不吻合。
產經新聞的報導未卜先知?
當時中國大陸軍機並未經常密集環繞台灣本島,或是在海峽上空台灣本島周邊鄰近空域飛行,整個動態情報資料有限,建構及時交換情報作業機制,更是不合情理。 同時台北國防高層恐怕亦無法預見到一個多月後,海峽空域軍事機艦活動樣態將會明顯改變,假若沒有其他因素影響,未卜先知地先向東京方面試探建立此項情報合作事項,亦確實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儘管台北與東京並無外交關係,同時還因釣魚台列嶼領土與海域爭議,存在著諸多政治矛盾與猜疑,但雙方國內都有政治派系相當積極,希望建立共同對抗北京之同盟關係。 依據台北東京雙方互動往來關係來看,要是說情報專業人士完全沒有對話溝通管道,恐怕打死都不會有人相信。但以《產經新聞》提出此種違背常理之交涉聯繫模式來看,基本上是根本完全就在狀況外,根本不理解專業社群圈內文化,就開口胡扯些外行話,因此失實荒誕完全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