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首度進行「負面黨性」調查 張佑宗:選民行為轉變「投票不是認同而是討厭」
  • Line

A A A
2022-07-13 13:30

(張麗娜/台北報導)《菱傳媒》自7月起周周公布一級戰區的政黨支持度變化調查結果,特別的是,除了對參選人的支持度調查外,也委託皮爾森數據進行「負面黨性」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佑宗表示,「負面黨性」調查是讓選民把對候選人的評價及政黨認同同時加入選項,可作為策略性投票行為的參考。舉例來說,三人同時競選時,選票就有移動的可能性,較易發生棄保,民眾對某政黨的喜歡度愈少,討厭度愈高,選票就會往另一個陣營流動。


負責民調執行作業的皮爾森數據表示,負面黨性調查方式是從1到10分,請受訪民眾針對國內三大主要政黨評分,1分表示「非常不喜歡」,10分表示「非常喜歡」,調查出選民對不同政黨的喜歡與討厭程度,同時詢問受訪者絕對不會投票的政黨,並依據張佑宗教授對負面黨性的操作型定義,依「政黨情感分數低於3分,且絕對不投該政黨者」為界定標準。

皮爾森數據表示,針對國內三大主要政黨之負面黨性進一步可分類成 8 個族群(A-H)並給予分類名稱,以利了解不同族群;同時結合台灣近兩年多以來對於黨性研究的兩項重要發現:一、討厭民眾黨的政黨支持者族群,主要為民進黨支持者與基進黨支持者;二、民眾黨支持者在傳統藍綠光譜中偏向泛藍。綜上所述,能將三大主要政黨負面黨性的 8 個族群,規整成藍綠厭惡光譜分成反藍(E+F+G)、反綠(B+C+D)、中間(A+H)三大類。

負面黨性意義

「負面黨性」是這次《菱傳媒》周周民調很重要的調查內容項目,張佑宗說,過去民眾投票,選民多是因為政黨認同,支持什麼政黨就投,但現在的投票行為跟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很多都是負面選舉,像這次年底縣市長選舉,很多候選人都沒有提政策,反而都是學歷等負面選舉,投給候選人不是因為認同理念,反而是因為討厭某個政黨或候選人。

張佑宗表示,「負面黨性」是一種策略性投票,把對候選人的評價及政黨認同加入選項,若只有兩人競選時較負面黨性較不明顯,但若三個人競選時,選票就有移動的可能性,也就是棄保較容易發生,因為民眾對某政黨的喜歡度愈少,而討厭度愈高,那麼選票就會往另一個陣營流動。

以《菱傳媒》13日公佈的苗栗縣負面黨性調查結果來看,張佑宗說,厭綠比例達44.02%,反藍為31.53%,民進黨的認同度較國民黨的認同度低,因此討厭國民黨的,就會把票投給泛綠陣營的兩人,而討厭民進黨的,也會把票投給泛藍陣營候選人。

張佑宗分析,以民進黨徐定禎及時代力量宋國鼎的支持度來看,兩者相去不遠,若鍾東錦不選,「討厭藍的選票會怎麼跑,是徐、宋兩人可以去爭取的」。

相關新聞
菱周周民調/北市負面黨性大調查!41.78%賭藍vs.44.08%厭綠
菱周周民調/苗栗負面黨性大調查 44.02%討厭綠vs31.53%反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