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安倍光芒的真相 「政治報廢品」二度拜相
  • Line

A A A
2022-07-09 12:26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失敗而再崛起,安倍的重掌首相大權,關鍵不在於他短暫休息後重整旗鼓,與麻生、古賀等派系大老周旋,而是他面對自己的身體,克服了政治人物難以啟口的身心病。

2006年9月上台擔任首相,不到一年就宣布下台,周五遭槍擊身亡的安倍晉三初任日本首相的經驗,是從政生涯裡最不光彩的一頁。原本是自民黨裡耀眼的明星,政治世家的接班人,不管在政商關係、派閥運作,安倍獲得家族與政壇長輩的刻意訓練,卻短短一年內,內政推不動、內閣醜聞頻傳、大臣自殺、輸掉大選,安倍稱病辭職。

但2012年安倍晉三再度崛起,又當選自民黨總裁,進而二度任相。復出的安倍神彩比初任時多了自信,走在他身旁的國會議員說安倍的身體好像會射出光芒。安倍首相此後近8 年一直是日本最穩健的力量,也是繼小泉純一郎後國際能見度最高的首相,直到他宣稱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而辭職。

潰瘍性結腸炎可能是藉口,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與黨內權力競逐相互糾纏,但近日媒體談安倍時,把他2007年首次下台也歸咎於同一疾病,則不精準。安倍首次下台因為身心病,當年8月日本內閣逐步發布安倍胃腸疼痛、食慾不振的訊息,接著在他訪問東南亞諸國的行程之後,宣稱症狀惡化,內閣有聲音說,安倍10多歲時就罹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是舊疾復發,但有媒體人說,根據慶應義塾大學醫院的檢查,查無與潰瘍性結腸炎有關的血液反應,醫療團認為是功能性胃腸道障礙。

安倍第一次離職是因為功能性胃腸道障礙,第二次離職宣稱是與潰瘍性結腸炎,這兩者症狀上有相像處,根據一生投入腸躁症醫治的美國腸胃科醫師漱特(William B Salt II),前者與神經系統有關,是身心症,生理、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疾病,包括了30種疾病,例如胃食道逆流、腸躁症等,都屬於功能性胃腸道障礙;潰瘍性結腸炎則是器質性疾病,是器官發炎。不過漱特醫師也說,這兩種疾病與外在環境、工作壓力都有關。簡單地區分前一種是身心症,後一種是器官發炎疾病,是為了讓一般大眾理解。

安倍第一次離職是身心出了問題,不是器官發炎。有日本輿論援引2007年11月《朝日新聞》早報刊登的精神病專家和田秀樹博士的文章,評論安倍的胃腸功能性問題以及媒體揭露過的安倍言行,推論安倍的身心病除了有腸胃疾病,還有憂鬱症,安倍的症狀符合憂鬱症的多項指標,包括失去興趣,情感低落、疲勞、失眠等等。(和田秀樹並沒醫治過安倍,他的講法只是觀察與推論。)

安倍的身心症還有其他特徵見諸媒體,有政治人物嘲諷說安倍為了怕拉肚子出席國會時穿尿布,雖然輿論譴責這種涉及疾病隱私的評論,但當時安倍的腸胃狀況與言行,都顯示了他身心受苦。為何2007年時內閣工作人員把安倍的病情導引為是長年舊疾,是器質性疾病,2020年二度離職時乾脆說是潰瘍性結腸炎,因為身心病讓人有刻板印象,被認為意志力薄弱,是弱者,包尿布對領導人的形象更是不利。

安倍首次離職,政壇有人為他美言是太勤奮而生病,和田秀樹就反對這種講法,認為把勤奮當成檢驗政治人物的嚴格標準,反而會加深了常人對身心病的偏見。身心病可以治癒,而休息是治療與預防的重要處方,勤奮未必是美德。安倍首次離職,看起來是疾病突發的結果,其實是身心早已難負荷,才逐漸釋放生病的訊息,離職的決定早已定案,但花了2到3個月的時間鋪陳。

漱特醫師的科普著作裡提到,身心病與腸胃相關,腸胃的症狀與憂鬱、躁鬱、強迫、恐慌諸症有時也相互糾葛。他說人的整套神經系統裡其實有兩個腦,一個腦在頭殼內,一個腦在肚子裡,頭殼裡的腦其實與腸胃的神經一直在交換訊息,彼此對話,腸胃會下指令給頭腦,頭腦也會下指令給腸胃,「直覺」的英文是gut instinct (胃腸直覺),這辭呈顯了腸胃在精神與心理的角色。要解決身心症,從腸胃到憂鬱、恐慌…,需要精神科醫師、腸胃科醫師,也需要心理諮商的協助,學習關照自己。

安倍第一次下台後有一年多的時間露面極少,甚至長期修養、之後復出時神采與政治斬獲相得益彰,一個自信甚至煥然一新的安倍重新登台,之後奪回首相,任上氣勢遠勝於他第一任。

經過了第一任的挫折,休息再出發的安倍有機會沉澱思考自己的政治作為,檢討過的安倍一旦重獲機會,早有準備,知道如何做得更好。但更重要的,他在醫生等人的協助下,治療身心。政治人物要關照自己找出各種病因,相對困難,因為政治的基礎就是形象,他們活在群眾的凝視之下,在乎被觀看,這是阻礙政治人物瞭解自己的最大罩門,若非藉助精神醫學等專業,安倍回復迅速,才不至於讓身心愈來愈糟,像滾雪球一樣,以至崩潰。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介紹沙繆斯(Andrew Samuels)的〈診療椅上的政治〉時提過,政治領導人的決策圈裡應該有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的是更廣闊的向度,涉及用心理治療的視野分析國政議題,而安倍的例子,源自於他的生病,精神科醫師參與了安倍對過去的檢視與未來的思索,思索他自己以及他的工作。

安倍是權力的動物,沒有政治,他也沒有其他專長在社會存活,政治不是家族長輩逼威下不得不接受的工作,而是他個人願意投入的志向,所以他在乎權力,相當務實,任上積極討好北京,卸任後才大聲喊出台灣加油;安倍任上對台海議題謹小慎微。安倍卸任後,講話大膽了,他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是美日安保有事」。權力競逐中,安倍一度是受損的商品(damaged goods),這樣的人,如果是幕僚,已經無法拋家棄子全心為老闆衝刺,如果是政治人物則無法成為全心為選民的工作狂,應該是政治出局、職涯中斷。若說安倍是則傳奇,除了7月8日被刺殺這個一瞬間的事件外,他從雲端跌落成為報廢品,再從報廢品起身,創造第二次機會、重奪大位,這段過程的身心衝擊,才驚心動魄。

施威全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