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淡江大學政經系全英文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台中市長盧秀燕若打算參選國民黨主席,隔著大肚溪的彰化絕對會感受到,根據南彰重量級政治人物的說法,濁水溪兩岸雲彰兩縣皆未見盧秀燕有何部署或密集走訪。這是大罷免投票前的形勢,九月國民黨主席將改選,而被傳可能參選的盧秀燕在六、七月仍無動作。遑論大罷免一役將0:31逆轉為24:0,國民黨氣勢漲,朱立倫若願意連任應毫無懸念。
2021年國民黨主席改選,朱立倫與在位的江啟臣競逐,投票前一週朱立倫在彰化縣一天就跑了17處政治人物辦公室、服務處,彰化政壇普遍看法,看似蜻蜓點水的行程其實是大收割,綁樁、固樁在這行程前早已完成。朱立倫與彰化各方素有淵源,與雲林的關係也是左右南彰態度的關鍵,即便如此,2021年朱立倫的組織戰,沒有數月密集的功夫不能竟功。
前例可鑑,九月國民黨主席選舉,不可能靠著前黨中央秘書長李乾龍的媒體放話,盧秀燕就出線;也不可能在沒有佈局的情形下,李乾龍登高一呼盧秀燕就竟全功。遑論盧秀燕無意願,李乾龍也不夠「高」,李乾龍更非盧秀燕團隊,拿著盧秀燕的招牌逼宮朱立倫,黨內大老遲疑,或冷眼以看,盧秀燕頗無辜。盧秀燕有參選總統的潛力,更要避開李乾龍,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去年8月31日凌晨被檢察官當庭逮捕,李乾龍馬上發聲罵柯:「我覺得天理昭彰,人在做天在看」,這樣的發言表明詛咒白營。
要論高度,立法院長韓國瑜、六都裡國民黨執政的四都市長才是實力派。大罷免開票後,多家媒體以「盧秀燕蔣萬安崛起」為標題,盧蔣並列的同時少提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忘了桃園市長張善政。侯友宜政治能量因輸掉總統大選有傷,但新北是臺灣的縮影,人口數更是領頭羊,菱傳媒縣市長民調也顯示「侯友宜回來了」;張善政從沒說要選總統,但也沒說不選。新北、桃園市長兩人動向關乎2028一局,四都皆是國民黨的實力盤,四都現任官員不少朱立倫曾重用,朱在桃園、新北的核心幕僚、局長頗有幾位現任台北市府團隊,他們從蔣萬安競選北市長時就參與;台中市府有機關首長與高階官員也曾是朱立倫幕僚或任命的政務官。遑論桃園市長張善政從打選戰到組織市府團隊與朱立倫互動多,新北更有多人是朱市府團隊的班底。到底是朱立倫託四都市長照撫部屬,還是四都向朱立倫借將,不得而知,但從當下形勢看來,朱立倫網絡深廣,四都與他淵源皆深。
除非韓國瑜辭掉立法院長,或是王金平老驥伏櫪,若說國民黨內有誰可以取代朱立倫,難找。國民黨主席一職,端看朱立倫自己是否願意連任。
九月選舉後的國民黨主席,首要面對2026年縣市長選舉。此次大罷免一戰的止跌回升,不代表國民黨之後就一帆順遂。大罷免前的民調顯示,在藍白上次贏的縣市裡,新竹市、宜蘭縣綠營基本盤已大於藍白;彰化縣則是綠與藍的差距縮小;嘉義市且看現任市長的態度…大罷免後,形勢有變,這些戰場國民黨仍不能輕忽。況且國民黨最大的難題,聲勢大的基層以深藍為主,總以為國民黨面對民進黨不夠狠,政治算計打不過民進黨;但要贏得大選,國民黨不能只在深藍視角看臺灣,要爭取中間選票而不是走入仇恨政治的一端。如何在深藍、淺藍與中間擺盪適度取得平衡,國民黨的老課題。
國民黨要立足臺灣,就不可能是這次黨主席選舉得票第二的張亞中掌舵,這是黨內任何民選公職的共識。
接下來的縣市長選舉,拱盧秀燕當黨主席操盤,逼她提前上前線,過早傷痕累累,還要面對國民黨月月財務虧空、草根基層黨部人財皆缺的長年結構性問題。拱盧秀燕的人認為取大位必先取得國民黨主席一職以掌控初選的遊戲規則,但反朱挺盧者不成派,著眼2026與2028,當下不可能盧換朱,朱立倫仍是四都首長的共識人選。面對2026選舉,以及2028初選的規則、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勢必走上各方結盟一途。
連任黨主席與否,且看朱立倫態度,日前他「盡心盡力…期待順利交棒」的基調看起來迄今沒變,言下之意就看國民黨內有無更適合的黨主席人選願意承擔,這位置很難累積聲望、只有耗損。著眼接下來的大選,眼下是國民黨需要朱立倫,這點四都首長別無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