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鬧意見稱以「台灣」為名設處是錯誤 外交部:力挺立國決心不變
  • Line

A A A
2022-01-05 17:55

我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2021年11月8日正式掛牌設立,新獲任命的首任代表黃鈞耀及同仁攝於館牌前。翻攝外交部官網

(菱傳媒/綜合報導)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去年11月同意台灣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創下歐洲及中國邦交國首例,卻也招致中國強力打壓。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昨天(4日)表示,立陶宛決定讓台灣設代表處並沒有錯,但名稱錯了,最近與政府鬧意見的他並指,用「台灣」為名並沒有和他商議過。對此,外交部昨晚表示,基於外交慣例,對於他國政府內部政策決策過程,不便發表評論,但台灣力挺立陶宛政府的決心不會改變。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4日接受廣播電台Ziniu Radijas訪問時,針對台灣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一事說:「我認為不是開設台灣代表處有錯,而是以台灣為名有錯,這件事我沒被諮詢過。」

瑙塞達強調自己沒有反對成立這個代表處,並表示,立陶宛和台灣都能自由開設不具外交地位的代表處,但他很遺憾「代表處的名稱,成為現在影響與中國關係的關鍵因素」。

瑙塞達曾說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缺乏相互尊重的國與國關係無法被接受。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左)與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右)2021年9月出席聯合國會議。翻攝推特@@GitanasNauseda

根據《中央社》,對於瑙塞達的意見,立陶宛外交部回應提問時表示,目前沒有評論。

關於是否會改名,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則告訴《中央社》記者,未曾接獲立國外交部「改名」要求;至於駐在國內部政治,台灣方面不便評論。立陶宛智庫「東歐研究中心」(EESC)政策分析師、中國事務專家白瑞格(Raigirdas Boruta)也指,儘管瑙塞達近期已數次公開強調在立陶宛對外事務決策及作為上鮮少獲內閣徵詢意見,研判台灣代表處被迫改名的機率「非常低」。

立陶宛政治制度為「半總統制」,最高行政首長為總理,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後任命並向國會負責。國家權力由議會、總統、政府以及司法機構行使。總統擁有外交事務主要權力,可決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問題,並與政府一起制定外交政策。

立陶宛與台灣近期交流友善,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2021年11月18日正式掛牌運作,這是我國首次在非邦交國,以「台灣」名義設立的館處,今(2022)年初立陶宛也將成立駐台經貿代表處,相關進度被視為我外交勝利。

但中國卻對此跳腳,不僅召回大使、中斷鐵路貨運,更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最低的「代辦級」,立陶宛去年12月已召回駐北京外交官。此事件也連帶將整個歐盟捲入與中國的衝突。

根據《中央社》引述報導,立陶宛政府高層目前關係不佳。根據立陶宛國家廣播及電視台(LRT)去年11月報導,瑙塞達與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已兩個月沒開會,一反之前每周一開會的慣例。根據LRT引述的兩位分析家說法,打從2019年總統大選彼此對決開始,瑙塞達與席莫尼特的關係就明顯緊張,現在總統府與內閣顯然存在歧見。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昨晚表示,外交部注意瑙塞達對立陶宛政府與台灣發展關係及同意設處的名稱等議題表達看法,但基於外交慣例,對於他國政府內部的政策決策過程,外交部不便發表評論。不過,歐江安說,有關立陶宛政府僅因同意以台灣為名設處,而遭受中國全面性打壓,影響民間企業及整體國家發展、人民生計福祉,外交部重申,台灣堅定力挺的決心不會改變。

她說,外交部再度呼籲所有堅持民主自由體制、自由貿易與市場經濟機制的全球理念相近國家,共同支持立陶宛,做立陶宛堅強的後盾;讓勇敢堅毅的立陶宛繼續堅守原則,不因外來逼迫而退讓。

歐江安表示,針對中國政府以各項卑劣手段,對立陶宛進行政治壓迫與經濟杯葛,外交部予以嚴正譴責。在立陶宛政府及人民亟需國際社會支持的關鍵時刻,台灣深信民主團結的力量終將戰勝專制獨裁的霸凌。

相關新聞
話題人物/立陶宛總統瑙塞達金融學家出身 榮膺全國最受歡迎政治人物
就是挺「立」!立陶宛啤酒去年售台量暴增23倍 中國山寨版竟趁勢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