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以樂(後排右四)在台灣已經8年,在台大求學期間與同學在校園合影。 黃以樂提供
(王秋燕/台北報導)新南向政策中培育人才向來備受重視,東南亞國家能說中文的華人更是來台留學生的主力。來自馬來西亞的黃以樂道出來台留學生的理想,「在台灣完成大學、研究所教育,還能在台灣找到好工作。」他認為,台灣有獨特的「軟實力」與「暖實力」能夠吸引到更多留學生,讓更多人帶著台灣經驗回國。
黃以樂說著一口流利中文,已經來台灣8年,幾乎聽不出有馬來西亞口音。他選擇到台灣念書,是有家族淵源的。黃以樂接受《菱傳媒》訪問時說:「爺爺、爸爸都曾在台灣念書, 奶奶是台灣人,家人影響下對台灣有深刻認識,也有中文練習環境。此外,小時候也曾隨家人到中國廣東省東莞住過4年,但也常來台灣,相比下比較喜歡台灣環境。」
黃以樂在馬來西亞完成獨立中學教育後,申請到台灣大學政治系就讀,之後再到政治大學完成東亞研究所學業。他回想剛來到台灣還很不熟悉,但還好中文算通順,很快與同學認識、交到好友,在碩三時透過同學引介到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當兼職助理,現在已是中經院東協研究中心輔佐研究員。這些經驗都讓他感受到台灣人待人和善、樂意助人的「暖實力」。
黃以樂表示,在馬來西亞,台灣不是陌生的,台灣在華人流行文化有極大影響力,歌星多、明星多、創作多,宣傳力又大,還有不少星馬歌手、明星從台灣紅回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台灣的「軟實力」。
台灣的「軟實力」與「暖實力」雖吸引人,但在非英語教育環境,創造伊斯蘭教友善環境仍有進步空間下,要吸引更多非華人族群的東南亞留學生仍有不小的挑戰。
黃以樂表示,自己也認識其他東南亞來的留學生,不可諱言的,會說中文的華人的確比較有學習、生活優勢;台灣希望吸引除華人之外的族群包含馬來人、印尼人、印度人可能要有不同策略,畢竟這些國家文化背景與台灣差異頗大。
黃以樂說:「以馬來人來說,因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要到一個新環境,會想要確保當地能否提供清真飲食,有地方可以做敬拜儀式,這幾年我看到台灣在這方面改進很多,相信幾年後會台灣會成為伊斯蘭教徒友善的地方。」
黃以樂認為台灣科技業發達優勢足以吸引馬來西亞人才,因為馬來西亞有半導體業,而台灣對其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他說:「除接受高等工科教育外,如果台灣能提供科技業實習、工作機會,更理想不過了。」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認同以上觀點,他接受《菱傳媒》電話訪問時表示,「他的學生中有來自越南、菲律賓、寮國學生,印尼、泰國的人才,多數學習力很強,尤其念清大工科、電機系的基本上都是菁英,他們也希望在台灣高科技業實習、工作,政府或許考慮提供獎學金多讓企業給這些人機會。」
嚴震生說:「台灣若要更好經營南向關係,得給來台留學的東南亞優質人才多些機會。再從與中國做長期競爭角度來看,台灣更應該這樣做,盡量讓東南亞優質人才帶著台灣經驗回國發光發熱。」他進一步說:「我都很鼓勵台灣學生與他們維持好關係,這些人或許10年後都是自己國家的菁英份子,未來會有一定的影響力。」
相關新聞
菱視角/台灣衝衝衝! 對東協出口頻創新高 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年增162% (一)
菱視角/ 國銀新南向獲利漸增 看好東協疫後復甦動能、加碼投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