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的隱形貧窮 《貧困的實況》紀錄片徵文
  • Line

A A A
2022-04-07 00:00

(記者許玲瑄/台北報導)2030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簡稱無貧困推進協會)致力於台灣貧困現象的研究與倡議,前兩年舉辦《台灣365》紀實攝影計畫,招募素人攝影師,紀錄上百位「蛋殼人」的生活,而這些「蛋殼人」,就是台灣被隱藏的「相對貧困」人口。

紀實攝影計畫主持人曾淑美說,「看見之後,才能推動改變」,《台灣365》紀實攝影計畫預計在今年七月發表圖文書,協會也在近期推出《貧困的實況》紀錄片的觀影徵文,希望捲動更多人看見台灣的貧困議題。

「詮釋的權力不應該被專家壟斷」 素人也可以有觀點

《台灣365》紀實攝影計畫不採用競賽型徵件,而是廣徵素人攝影師。談到為何會想以這種方式進行,曾淑美表示,「詮釋的權力不該被專家壟斷,大眾也要有自覺的發展自己的詮釋觀點」。

談到貧困,許多人聯想到的是低收入戶、無家者之類的「絕對貧困狀態」。曾淑美指出,團隊一開始也是以極端貧困者為目標,但實際進行訪調後發現,這個族群的資源,無論民間或政府都已有一定程度的介入,反而更多處於不明確貧困狀態的人們,是被隱形的,就像是「蛋殼人」,經不起任何碰撞,一不小心就會碎裂,所以後來團隊將目標調整為更廣泛的貧窮者。

「看見之後,才能推動改變」,曾淑美說,廣徵素人參與者的方式,除了希望透過大眾的參與,建立群眾的觀點外,實際上也吸引到對攝影有興趣,但對貧困議題不瞭解的人,「這也是我們徵求素人參加的原因,藉此擴大議題的參與者」。

曾淑美也分享,參與攝影計畫的民眾,年齡從20到60歲都有,除了學生或自由工作者外,更有無家者參與其中,讓無家者不僅在貧困議題中擔任被紀錄者,也可以成為更主動的紀錄者,說出彼此的故事。

無貧困推進協會舉辦《台灣365》紀實攝影展,現場邀請被攝影者柯石貴進行分享。翻攝2030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臉書

預計七月發表圖文書 看見是改變的開始

《365紀實攝影計畫》至今累積近100則圖文故事,目前已暫停徵件,重新整理編輯後成書後,預計在今年7月發表圖文書,其中將有更多對台灣貧困現像的觀察。

此外,無貧困推進協會目前正在進行《貧困的實況》紀錄片徵文活動,徵求民眾分享觀影感想,藉此捲動更多人對於貧困議題的關心,提升對於貧困問題的關注。

紀錄片從9個服務弱勢族群的組織出發,服務對象包含老人、無家者、待業者、新住民、原住民及兒童青少年等等。無貧困推進協會表示,希望透過組織的服務日常,讓人們看見台灣多元的貧困族群,也看見長期深耕的組織,「我們堅信,看見是改變的開始;這是他們每天的日常,是在地服務,是付出,也是價值與生活」。詳情可參考無貧困推進協會網站

相關新聞:台灣貧窮率全球最低 卻驚見到處都是求助無門的「蛋殼人」 民團疾呼:提高貧窮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