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視角/讓孩子活下來!韓牧師開辦保護機制 啟發日本導演拍《嬰兒轉運站》
  • Line

A A A
2022-07-21 00:00

(王秋燕/綜合報導)「要給孩子第二次機會,保護他們不被遺棄」,韓國牧師李鍾樂以這樣的信念在首爾設立棄嬰保護機制The Babybox Korea,開辦13年來已救助將近2000個嬰兒。

李鍾樂主導的The Babybox Korea服務已經近13年,在這期間,李鍾樂已接受數家韓國媒體、英國廣播公司(BBC)、日本共同社等海外媒體採訪。

但The Babybox Korea服務在韓國社會仍引發爭議,有負面觀點認定,該服務是教會開設的,專為放棄嬰兒提供便利服務。不過,持負面觀點的人卻忽略這些被李鍾樂收養的棄嬰,有許多是肢體、智能障礙的孩子。而與歐美國家的透過政府或法規支持的棄嬰保護制度不同,The Babybox Korea服務僅依賴民間捐款運作。

李鍾樂為何要開辦The Babybox Korea服務?這得從他自身經歷說起。

李鍾樂與妻子曾育有一位重度身心障礙的兒子,他為全心照顧兒子,辭去工作,在1999年,又決定收養一位智能障礙、家人無力照顧的小男孩。他完成牧師培訓後,2003年在首爾建立一間「主愛共同體」(Jusarang Community Church),照顧被遺棄的孩子,他的善舉漸漸被傳開。

在2009年5月時,李鍾樂在家門前發現一個紙箱,裡面有一位肢體殘缺的小嬰兒,顯然小嬰兒的家長希望李鍾樂能繼續照顧這位孩子。而李鍾樂為怕日後有嬰兒被單獨放在戶外,決定在教會牆上,設置一個能內外互通的安放嬰兒的箱子,箱子內有空調系統和警示器,10秒內,工作人員就能把嬰兒抱進屋內。

李鍾樂說:「同時看到放置嬰兒的人,通常是父母、未婚單親媽媽居多,會有工作人員到外面詢問父母否願意提供諮詢、幫助。」他表示,韓國是愛面子、羞恥文化影響嚴重的社會,未婚單親媽媽遭到許多歧視和壓力,許多家庭認為未婚女性懷孕、生子會讓家族蒙羞,這導致未婚單親媽媽放棄嬰兒的機率比一般人高。

60% 以上使用The Babybox Korea服務的未婚單親媽媽,是青少年到30歲以上的人,他們多半都已無法聯繫與其懷孕的男子,也無法得到父母或學校幫助。

李鍾樂說:「這些年輕媽媽們來自韓國各地,多數人單獨分娩,有人在公共廁所裡生子,把連臍帶都還沒處理的孩子送到我們這裡。有人到山中產子,還一度想把嬰兒埋在山裡,但不忍心又把嬰兒挖出來,我們也接受過沾滿泥土的孩子。」

李鍾樂說:「會走到這一步,是因為還想讓孩子活下來。約75%的父母願意接受教會輔導、諮詢。諮詢過程中,我們會先讚揚他們決定將嬰兒帶到這,給他們二度機會,而不是將其丟棄、等死。」

李鍾樂說,The Babybox Korea服務不僅要救險被放棄的嬰兒,更希望幫忙他們的父母,「大約16%的人會被說服不要放棄為人父母後,決定把孩子帶回家養育。」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最擅長拍攝家庭議題電影,而他從李鍾樂創辦的The Babybox Korea服務得到啟發,也多次拜訪李鍾樂,而他籌備《嬰兒轉運站》過程中,發現韓國的棄嬰問題比日本嚴重許多,也因此把《嬰兒轉運站》背景設在韓國而非日本。

《日經亞洲》報導指出,日本九州熊本市天主教會經營的慈惠醫院是全國唯一設有棄嬰保護箱的場所,在2007年5月開辦服務迄今15年共接收161個棄嬰。相對之下,The Babybox Korea服務開辦13年接收將近2000個棄嬰。

韓國政府為鼓勵國內收養,2012 年設立更嚴格的法律,規定要棄養孩子的父母必須登記,但這卻導致棄嬰數增加。在2013~2014年間,The Babybox Korea服務曾每年一度收過250個嬰兒。

韓國牧師李鍾樂(白髮者)設立棄嬰保護機制The Babybox Korea成功收容許多棄嬰,不少小孩日後被成功領養,回來與他合影。  翻攝The Babybox Korea臉書

不過,近年棄嬰數量逐漸降低,到2021年降到210人,打電話或線上諮詢The Babybox Korea服務的父母數量增加,顯示多數人是想找替代方案,而非真心想棄養嬰兒,養育上遭到困難的人居多。

是枝裕和接受《日經亞洲》、共同社採訪時說:「韓國、日本提到棄嬰相關議題時,母親通常是最容易被批判的人,但我們應質疑真正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李鍾樂同意上述觀點,他的長遠目標是希望「再也不要有嬰兒箱」!李鍾樂接受共同社採訪時說:「法律、制度、社會福利和文化應共同發揮作用,政府有必要制定新法律,為母親建立一個更安全、友善的環境,為父母提供育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