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賺錢還加「社保稅」!《人民日報》:有助促進消費 台商今年投資中國金額大減74%

  • Line
中國外送行業是吸納失業人口的工作,9月1日開始將全面清查雇主是否為員工投保。翻攝新華網

中國外送行業是吸納失業人口的工作,9月1日開始將全面清查雇主是否為員工投保。翻攝新華網

A A A
2025-08-17 09:39

(菱傳媒/綜合報導)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昨(16日)發出評論稱,近期所謂「全民強制社保」的話題引發熱議,其中對政策的誤讀、對公眾的誤導,有必要澄清辨明。《人民日報》文章抨擊,少數自媒體為博眼球,冠之以「全民」、「強制」、「新規」等字眼,只會誤導公眾、製造混亂。

中國9月1日起將落實強制社會保險制度,引發不少企業與勞工恐慌。《人民日報》文章中還指,社保對個人而言是「生存底線」,對企業是「未來入場券」,對中國是「社會穩定器」更是「消費催化劑」。

中國的社保相近於台灣的勞保加上農保。都是以社會保險的名義提供被保險人就醫及退休等保障,但與台灣不同的是,台灣是根據個人薪資所得作為投資依據,但中國社保則是在每個行政區域依據「平均工資」為最低投保依據,例如上海的平均年工資是12307元,約50萬新台幣,如果年資不及於此,就依此數據投保。因此強制納保的要求讓過去沒有繳納為員工社保的小微企哀聲嘆氣。

而受到中國近期內需不振,加上美中貿易戰持續,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的最新資料,114年1-7月核准對中國投資件數為128件,件數較上年同期減少40.74%;核准投(增)資金額計美金7億7,281萬8,000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4.84%,不論是件數或是金額,台商對於中國的投資意願顯然降低不少。

中國這項社保爭議引因是最高人民法院8月1日發布解釋,指雇主和員工之間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約定無效,勞動者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約時,有權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該解釋9月1日起實施。

這項解釋公布後,在中國引發廣大的小微企業與低薪勞工恐慌,擔心無法負擔高額的社保費用;專家指未來將增加已經退休的中勞工招聘,同時將現行的合同工改為兼職,要不然就是在9月1日之前停業。

人民日報昨(16日)發出評論稱,文章稱,最高法的司法解釋並沒有創設「新規」,而是統一司法裁量標準,消除了全國不同地區司法實踐中的分歧;並非現在才「強制」,按照中國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規定,繳納社保本就具有強制性;亦非覆蓋「全民」,而是指向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

人民日報這篇評論提出三點護航強制社保。文章稱,於個人而言,社保是「生存底線」,不是「可選附加項」。反指一些勞工對參加社保心存疑慮,是因為「只算眼前的和投入產出的經濟帳,不算長遠的和一失萬無的風險帳」;擔心制度紅利被企業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來消解。

文章又稱,於企業而言,社保是「未來入場券」,不是「合規負擔」。指擴大社保覆蓋範圍,增強社保繳納剛性約束,確實會給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但這不是「規避社保」的理由。

這篇評論稱,且不說不上社保是違法,如果一家企業藉此贏得「捲價格」的競爭優勢,在推進高品質發展、致力「投資於人」的今天,又怎能走得長遠?大勢在前,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合規風險,跳出靠不繳社保降成本的灰色地帶,在其他方面鍛長板、練絕活,才能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中國社保最近出現每年近4百億人民幣的短絀,此消息曝光在中國網路熱炒之後,隨後傳出澳洲富家女「楊蘭蘭」撞車事件,因此讓中國網路評論炸鍋,認為中國取舉是「劫貧濟富」。

更多新聞:

普丁要求烏克蘭割讓烏東領土 川普被說服了?美媒質疑立場傾向俄羅斯

美國飛彈將對準南海 菲律賓稱對「潛在威脅」是強烈嚇阻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