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法案」擱置一年!半導體產業快被超車 拜登政府拚8月過關
  • Line

A A A
2022-06-29 00:00

(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拜登政府亟欲重振本土半導體產業榮景,但所力推的「晶片法案」(Chips Act)卻持續在美國國會卡關。根據《紐約時報》引述不具名美國國會人士報導,半導體業利益遊說團體、拜登政府官員正力促國會議員針對「晶片法案」在本周達最後共識,要讓該法案在8月國會夏季休會前順利過關。

「晶片法案」規模高達520億美元,是在美國、台灣、韓國半導體廠興建新廠、擴產的希望,各家業者都希望該法案趕緊通過,領到一定的補助金額,讓蓋廠、招募人才計畫順利執行。

不過,儘管沒有國會議員大聲反對「晶片法案」,該法案卻因參眾兩院無共識,而在美國國會擱置快1年的時間,但在這期間內,印度、日本和韓國都針對振興半導體業,快速通過規模多達數百億美元的優惠稅率、補貼方案,歐盟也即將完成自己的晶片法案,規模將達300億~500億美元,中國也針對半導體業延長稅收、關稅豁免等措施。

相對之下,美國國會對持續卡關的「晶片法案」卻有著不疾不徐的態度。《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半導體業界遊說團體、商務部官員正加緊督促美國國會議員,因為半導體大廠正在對「晶片法案」能否過關失去耐心,而這些業者到其他海外國家擴廠的機率正在增加。

美國晶片龍頭業者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日前在美國國會聽證會指出,俄亥俄州蓋廠規模可以擴大至8座,投資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只要「晶片法案」過關。英特爾之後卻宣布俄亥俄州新廠無限期延後動工。

美國最大記憶體業者美光(Micron)營運副總裁巴蒂亞(Manish Bhatia)向《紐約時報》表示,正規劃現在到2030年的擴產計畫,評估地點包括美國等地,不過顯然在美國很難進行,因為美國蓋廠成本與其他國家差異實在太大。

台灣晶圓大廠環球晶的德州12吋晶圓廠計畫也可能生變,該計畫投資金額高達50億美元,這是20多年美國首座晶圓廠的計畫,可望創造1500個就業機會。由於先進的12吋矽晶圓廠目前幾乎全部位於亞洲,導致美國半導體產業高度仰賴進口矽晶圓,因此環球晶的美國12吋晶圓廠計畫,將能彌補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缺口。

不過,環球晶圓總經理英格蘭(Mark England)表示,一旦「晶片法案」沒通過,公司將轉到成本低很多的韓國設廠。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27日接受接受美國金融電視節目《Mad Money》專訪時指出,相信環球晶將按照計畫建廠,但前提是美國國會須趕在8月休會前通過「晶片法案」。

民主黨籍參議員舒默 (Chuck Schumer) 表示,其他國家正在仿效美國在創新科技上進行重大投資,美國不趕緊加快腳步,將會失去數以萬計的工作機會。

代表印第安納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陶德楊(Todd Young)則認為,半導體業者還不到投資臨界點,國會議員還有時間討論、排除分岐意見,達到最後共識。不過,國會文件顯示,眾議院、參議院的「晶片法案」版本有超過1100條條款待達到共識,多數條款都無關於晶片生產,反而與貿易有關。

美國華府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貿易政策總監林希克(Scott Lincicome)表示,能夠理解半導體業者蓋廠方式就是四處找能提供最大補助的地方,但這不代表美國納稅人得買單。

相關新聞
菱視角/拜登一句「快通過那該死的法案」 揭開英特爾、台積電、三星電子晶片角力戰
菱視角/美國「晶片綠卡」搶人才 刺激台廠加薪提高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