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視角/拜登一句「快通過那該死的法案」 揭開英特爾、台積電、三星電子晶片角力戰
  • Line

A A A
2022-05-19 00:00

(王秋燕/綜合報導)「趕緊通過那該死的法案」讓美國總統拜登急壞、口不擇言,就是晶片法案到現在還卡在美國參眾兩院,停留在各方解決歧見、多方角力的階段。

美國參眾兩院在晶片法案上,針對供應鏈、貿易、移民政策都有明顯差異。眾議院版本中有「支出450億美元強化美國本土供應鏈」、「為貿易產業失業人口提供職訓與補助」、「針對外籍創業人士設立新美簽類別」條款,但參議院版本卻都沒有。今年適逢美國選舉年,一旦美國國會無法優先在上半年審查晶片法案,下半年進入選戰階段,國會恐怕更無暇關注,甚至會拖到到明年,這絕對非拜登政府、半導體業界所樂見。

不只拜登政府,美國最大半導體業者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Pat Gilsinger)疾呼在美國擴大半導體生產的重要性,他不只一次呼籲美國國會盡速通過晶片法案(Chips Act),並預期晶片短缺會持續到2024年。

基辛格擘劃英特爾在未來10年中,每1~2年要增加一座晶圓廠,整體目標要建造8~10座晶圓廠。擴廠資金哪裡來,他自然把希望放在規模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上。基辛格主張不要讓外資半導體業者有資格獲得晶片法案補助,表示只有總部設在美國的業者才值得納稅人的支持。

對英特爾這番言論,《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報導指出,晶圓代工產業將持續成長,在晶片法案補助上,若排除亞洲半導體業者只會傷害美國整體半導體產業生態。亞洲業者不僅是供應鏈的關鍵,更是美國企圖建立全球半導體聯盟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此確保這些夥伴成功才是關鍵。

台積電、三星電子也已呼籲美國必須公平對待,讓外資業者也能獲晶片法案補助,但結果如何仍待觀察。

台積電承諾到美國亞利桑納州設5奈米廠,9年內投入120億美元,計畫在2024年量產。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曾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談話時,罕見犀利批評,「在美國生產昂貴浪費、徒勞無功」。此番說被解讀為非批判台積電赴美投資計畫,而是向美國施壓,其曾經允諾的鉅額補助迄今都沒下落。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接受《菱傳媒》電話採訪時說:「台積電在美國設廠最大困難是成本。光是政府補貼,台灣、韓國、新加坡大概都可以有25~30%,但是美國、德國僅10~15%,中國補貼最多,最高可以到35~40%。」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認同台積電赴美設廠最大的困難是成本說法。他接受《菱傳媒》電話採訪時說:「美國自己也承認,在美國生產晶片成本會增加40~70%,這是美國推動晶片法案的關鍵因素,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補貼業者、推動生產基地計畫。」

李淳進一步分析,台積電赴美投資第二個是挑戰是找到符合條件的勞動力供給。他說:「台灣現在都戲稱,現在是用國立大學碩士當作業員。實際上當然不是那麼誇張,但反映出,半導體生產畢竟是製造業,但對專業知識水準要求很高。美國當然有許多理工人才,但他們找尋的工作機會是研發類的,很少人會找在前線生產的工作。是不是能夠說服美國這些人才進到生產前端工作,這會是台積電很大的挑戰。」

假設台積電未來無法從美國半導體法案獲得預期的補助,對台積電會有何影響?對此,劉佩真指出,「影響到的應是未來擴產計畫,如果補助少,或者就會在現有承諾上止步。」

劉佩真認為台積電目前赴美投資計畫,相對於英特爾、三星電子大規模投資,採穩紮穩打步伐。她分析,「這兩大競爭對手大規模投資,但未來產能利用率是否能夠填滿才是關鍵。」

李淳分析台灣爭取美國客戶訂單比韓國半導體業者有優勢。他分析,「台灣主要以邏輯晶片代工為主,三星半導體產能多是記憶晶片,DRAM、Flash等。台積電是純晶圓代工業者,三星半導體所生產的記憶晶片產能多給三星電子,加上三星電子的手機、平板電腦產品與蘋果等美國業者是競爭關係,當然在下單給三星半導體的考量會比較多。這個因素下,台積電、三星半導體不太會是強烈的競爭關係。但要注意的是,未來三星是否轉向邏輯晶片產品發展,就像英特爾一樣,這是台廠中、長期得關注的。」

相關新聞:菱視角/美國「晶片綠卡」搶人才 刺激台廠加薪提高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