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甩高通膨、供應鏈中斷  中國下令建15分鐘核酸採樣圈 恐成持續封城藉口
  • Line

A A A
2022-05-12 15:52

(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國際社會準備以正常化生活與新冠肺炎病毒共存之際,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政策走自己的路,儘管面對封城措施推高通膨、飽受經濟下滑壓力也不放鬆,現在動態清零政策更有了演進版本,當局計畫在各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專家預估這一年就得耗費成本1.45兆人民幣,約2021年1.5%的經濟規模。

上海復旦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在醫學期刊《自然》發表論文指出,中國若放棄普篩、嚴厲封城等動態清零政策,疫情可能在5至7月間更嚴重,「恐怕將造成1億1220萬確診病例、510萬人住院、155萬人死亡」。不論這篇論文的數據如何推算,但主旨是認為中國當局實施的嚴厲封城、大規模核酸是正確決策。 不過,曾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多次發表親中言論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顯然不贊同,日前批評中國清零防疫策略無法持續下去,呼籲當局改變政策。譚德塞的發言立刻招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反嗆,趙立堅在11日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希望有關人士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中國當局當前實施的封城措施已經推升食物價格,4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2.1%,是5個月來最大升幅。分析4月CPI可發現,當月新鮮蔬菜價格年增幅度大增24%,比3月多出近7個百分點,燃料成本則大增28%。必需品價格上升削弱家庭的購買力。剔除能源、食品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仍停留在 0.9%,顯示支出疲軟。 包括上海、北京部分地區等城市都實施封城措施,受到這影響,即便沒有封控的地區,民眾囤積糧食情況也很明顯,就深怕哪一天就陷入封城、糧食準備不足困境。封城超過40天的上海受到高物價、物流問題衝擊最明顯。許多卡車司機不願將貨物運送到高風險地區,部分原因是為避免事後在家隔離的要求。

中國保銀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出,消費者出現恐慌性購買及囤積推高需求,但中國當局的關注點是防堵疫情擴散,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疫情控管與穩定經濟成長間取得平衡。他預期,通膨壓力要下滑,供應鏈中斷問題要先解決。

供應鏈中斷問題在汽車產業表現上最明顯。中國汽車工業4月的汽車產量、銷量分別是120.5萬輛和118.1萬輛,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46.1%和47.6%,跌幅近乎腰斬。而上海主要汽車業者4月產量比3月大減75%,受創最重的車廠是特斯拉(Tesla),4月出口幾乎直接清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日報導,上海封城導致物流停運下,特斯拉上海廠4月產量1萬757輛,3月產量5萬5462輛,大幅減少81%。4月賣出1512輛,比3月銷量約6.5萬輛,大幅減少97.7%,比去年同期暴跌94%。現在特斯拉上海廠已經復工,但產線要恢復完全產能仍相當困難,特斯拉在5月10日因部分關鍵零件缺貨,把每日生產均量下調到不到200輛,預期若5月中隨著當局解封幅度擴大,產能可望能提高到每日2600輛的封控前水準。

不過,中國中央下令實施在各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後,日後會不會篩出更多確診病例,成為當局實施嚴厲封城措施的藉口,往後就很難說了。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這項政策是一場涉及兆元財政資金,席捲中國各大城市的龐大基礎建設。 目前,杭州提出要建1萬個採樣點,上海已布局9000個,無錫投用了2634個,太原要2000個。中國浙商證券,要實現15分鐘核酸採樣圈,全國得設置32萬個檢測點;因為常態化檢測,檢測量會激增到8300萬人份/天,這是一場超大規模、極為複雜的社會實驗。

 

相關新聞

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上海解封路遙 市民:到底要熬多久?

著眼二十大連任 傳習近平下令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速度要贏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