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記者的1日國民法官體驗3/國民法官新制猶如全民版教召 精神、體力大考驗
  • Line

A A A
2022-04-04 00:00

(記者賴心瑩/調查報導)台北地院這回舉辦國民法官模擬庭後,也舉辦座談會讓參與者分享心得,多數國民法官親身體驗後認為,庭訊時間過於緊湊、倉促,讓素人喘不過氣來;大家對案件毫無所悉的狀況下就要上審判席聽訟,而且一口氣開庭5、6小時,更是精神、體力的一大考驗;此外,彼此交流討論時間不足也是可惜之處。

這回出任備位國民法官的中醫師陳朝宗就表示,他來法院之前完全不知道國民法官此一新制度,但經過2天的學習後,他對因果關係等法律關係終於有了粗淺的概念,加上又親身體驗到法庭活動的全貌,他認為國民法官新制是很好的全民法律訓練,如果在審前說明會上有多一點時間說明,庭訊、評議時間不要安排得如此匆促,相信新制會是很好的法學教育。

另兩名本身是老師的國民法官楊逸飛、張旭政也認為,審判長曾說此制度就是想獲取國民法官的人生經驗,這1.5天來一直在思索如何將人生經驗融合進判決,可惜整個過程沒有時間讓國民法官好好交流討論;另名備位國民法官醫師廖恩泰也點出,「當某位國民法官分享、帶入人生經驗的同時,是否會讓這些經驗凌駕在證據之上呢?」他認為,有此顧慮是因為每個階段的時間都不夠用,多數時候國民法官只能分享經驗,無從討論。

引導、誘導界線模糊 憂國民法官成背書工具

同樣參與活動的其他3名記者也說,國民法官還不知道案情就要看鑑定報告、聽檢辯交互詰問,真的是一種考驗,再加上法律原則很艱澀、時間太匆忙,「宣判後心裡覺得不踏實」;也有記者認為,實際體驗發現在毫無所悉的狀況下登場審案,的確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經過長時間的庭訊,多數國民法官後半段已精神渙散,很擔心新制難擺脫找國民法官背書的質疑。

另名記者也說,能感受到合議庭法官小心翼翼地提點國民法官,但提點引導與誘導的界線很模糊,未來合議庭如何拿捏尺度很重要,再加上時間不夠用,國民法官做判斷的當下其實心中仍存有疑問,很擔心未來素人國民法官真的辦得到嗎?

此外合議庭法官感觸也頗深刻,受命法官吳玟儒坦言,他們花了4年才學會的法律原理原則,國民法官卻要在短時間內理解,有其難度,一旦素人法官中有高學歷者,難保不會出現權威效應。

陪席法官黃靖崴則認為,此次模擬案件涉及過多法律概念,是否適合讓國民法官審理,建議可進一步思考,況且要在短時間內解說這些法律概念給國民法官理解,除靠合議庭之外還需檢辯雙方協助。黃認為,國民法官發表意見時也應留意發言順序,因為發言順序勢必影響發言內容。

《華燈初上》版情節易受注目 專業鑑定未必受青睞

不過有多次參與模擬庭經驗的審判長歐陽儀緩頰說:「新制上路後,開庭天數會拉長,閱卷、討論時間也會增加,模擬庭上讓國民法官提問證人、被告,是要讓國民法官親身感受,未來新制上路後可能會修正由審判長代問。」

檢察官李頲翰則認為,新制上路後檢察官論告方式要重新練習,需切換成直白的言語讓國民法官聽懂,畢竟審判席上坐的是來自各領域的人,有10雙眼睛、10種面向在看待檢察官的發言。

律師蘇孝倫從模擬庭中感受到,相較於專家證人出庭接受詰問這類專業問題,國民法官更愛的是檢方提供《華燈初上》版的故事,更想知道的似乎是前女友在這場嗑藥過量死亡案件中扮演的角色。他認為往後檢辯雙方出示證據時,關於這些面向都應列入參考。

受邀擔任評論員的許文章醫師總結認為,未來連續密集開庭到底要花幾天才夠?又要連續開幾天庭呢?這些細節問題都待後續討論,畢竟國民法官新制不像後備教召,因此教育訓練一定要先進行,才能節省後續時間且達到效果;此外給予國民法官充分時間表達意見、相互溝通交流也很重要,此舉能激起些微變化,也能真正擷取國民法官的人生經驗。

相關新聞
司法記者的1日國民法官體驗1/鴨子聽雷霧煞煞 冗長庭訊體力大考驗(上)
司法記者的1日國民法官體驗2/評議秘辛大公開!決定判幾年不難 最難的竟是這個(下)
司法記者的1日國民法官體驗4/彩蛋!素民另組兩團影子團 罪名刑度和國民法官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