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司法院犯眾怒!抽閱裁判書 「宛如收到咆哮信」法官大炸鍋
  • Line

A A A
2022-02-17 00:00

(記者賴心瑩/調查報導)司法院為精進裁判書品質,要求各級法院院長落實裁判書事後抽閱行政管考機制,意外讓基層法官炸鍋,認為是行政權黑手伸入審判獨立核心,法界為此吵翻天。資深法官感嘆,此一新制立益良善,但抽閱裁判書是否影響法官年終獎懲與考核,司法院曖昧作法才是引爆法官眾怒的原因;此外研閱功能設在專供法官上傳判決書的審判資訊系統,也易讓人產生蠶食鯨吞侵蝕審判獨立的遐想。

近年法院頻發生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後,才發現判決書有錯漏字、誤植分期賠償金額等不影響判決結果的小錯誤,得使出校正回歸條款這個殺手鐧,緊急用裁定書更正判決書,司法院考量類似烏龍判決已嚴重影響司法公信力,為此提出精進裁判書品質的方案。

為確保經手裁判書類製作的法官、庭長、書記官與法官助理4人都能善盡職責,司法院去年發函各法院表示將在審判資訊系統中研發建置「裁判書類研閱功能」,並要求各級法院院長抽閱法官的裁判書。

抽閱新制去年8月啟動 基層法官「莫宰羊」

去年8月司法院的公文陸續發給所屬37個法院,文中說明一、二審法院民刑事審判資訊系統的相關研閱功能,「即刻已可供使用」;最高法院、行政法院、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等系統預計2022年4月底上線;懲戒法院的研閱系統則需等到2022年6月底才能使用。

去年8月司法院的公文陸續發給所屬37個法院,要求落實裁判書事後抽閱行政管考機制。

但基層法官無法理解的是,為何早已上路的抽閱裁判書制度,司法院事前未與法官溝通、事後也不向法官說明。

審判資訊系統是專供法官宣判後上傳裁判書原本之用,依一般裁判書製作流程,法官上傳裁判書原本後,書記官會根據原本製作正本再度上傳該系統,然後才送達給當事人。後續裁判書再依序上傳到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該系統又分2個版本,一種是院內版專供內部法官查詢,另一種是隱匿個資後供外界檢視的民眾版。

有法官質疑,即便司法院公開表示,會等到「書記官交付送達(裁判書)正本後」,再啟動抽樣研閱,但司法院將裁判書研閱功能設在審判資訊系統,等同法官的裁判書原本或書記官的正本一出爐,院長及其指定的研閱小組成員就可抽閱。

資深法官透露,過去最高法院重大矚目案件宣判後,法院第一時間通常來不及提供判決書全文,都是以新聞稿交代判決理由摘要,媒體報導後若引發輿論撻伐,法官私下微調判決理由的事件時有耳聞,「但以後這種合議庭偷偷校正回歸判決理由的行為,一、二審法院院長、研閱小組是不是也可以來摻一腳了?」

高院早有抽閱判決書制度 研閱意見書像咆哮信

《菱傳媒》追查發現,台灣高等法院早在3年前就公布「台灣高等法院刑事重大及社會矚目案件裁判書研閱實施要點」,明文規定「院長得指定適當之庭長、審判長若干人組成研閱小組,襄助院長研閱裁判書」。

前年8月高院將剁掉母親頭顱丟到社區中庭的梁男從一審無期徒刑改判無罪,無罪理由認為梁男因吸毒過量誘發急性精神病症狀,已達欠缺辨識行為違法的能力,引發社會譁然。

當時高院就啟動研閱機制,事後出具書面意見給法官,但這紙書面意見就像《哈利波特》中貓頭鷹叼來的咆哮信一樣,吼叫幾聲後就無疾而終,連法官也不知收到研閱小組的意見書後該怎麼辦?

司法院為精進裁判書品質,要落實裁判書事後抽閱行政管考機制,意外讓基層法官炸鍋,法界也為此吵翻。林啟弘攝

但有法官憂心,往後社會矚目案件宣判當天,院長或研閱小組第一時間看到判決理由論理有問題、擔心遭批判,美其名與法官「分享」意見未立即啟動抽閱權限,但法官們已逐漸接受院長有抽閱裁判書的權限,難保不會心生「反正早抽閱、晚抽閱都會被檢討」的想法,因此動搖信念默默修改原本判決裡的論理方式,屆時審判獨立的核心價值,恐將被司法行政權蠶食鯨吞。

司法院高舉改革大旗聲稱新制是要提高裁判書品質,多數認真寫判決書的法官其實不在乎自己的裁判書被抽閱,但他們認為司法院應先講清楚抽閱制度究竟是要檢討可校正回歸的烏龍錯漏字,還是針對判決理由見解。

基層法官不解的是,如果是要幫忙挑錯漏字,與其花錢建置新系統功能供院長抽閱判決書,不如增加書記官的人力讓他們有時間可落實校對工作;反之,若抽閱是要針對法官判決理由的論理方式,此制度就非常荒謬且視上級審為無物,因為無法被認同的論理方式,本來就會被上級審撤銷。

相關新聞
司法院搞抽閱制 基層法官憂:恐淪整肅異己手段
麻煩大了!司法院秘書長上火線釋疑 抽閱裁判書理由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