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視角/中國促沙伊和解展外交實力 美智庫:等於打拜登一記耳光
  • Line

A A A
2023-03-15 00:00

(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0日三度當選中國國家主席時,也同樣展現他的國際政治外交實力。中國協調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願意打破「世仇」僵局,10日簽署恢復外交關係,2個月內重開雙方大使館、互派大使的協議。美中抗衡越區激烈下,專家認為,習近平這次出手,等於打了拜登一記耳光,也向世界證實中國仍在持續壯大。

在穆斯林世界中,沙烏地阿拉國(以下稱沙國)、伊朗穆分別是遜尼派、什葉派領軍,兩派爭鬥超過1000年,外交關係已經中斷7年。沙國與伊朗長期對立下,沒有一個大國能與兩國同時友好,但現在這個僵局被中國打破了。

美國外交手段 「支持一邊,打壓另一邊」 

以往美國保障沙國安全的承諾下,是兩國關係良好,美國能插手中東政治局勢的關鍵。不過,美國2018年先退出伊朗核協議,以及《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因發布批評沙國國王文章,而遭到殺害,被指與沙國王儲有關,引發美國朝野批判沙國人權,導致美、沙外交關係降溫,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正在減少中。

反觀中國近年不斷強化與沙國的經濟連結,透過購買石油外,更提供5G通訊等工業技術幫助沙國經濟轉型,而這更有利中國與其他波斯灣國家的交好,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伊朗受到美國主導的制裁行動多年,且在近年核協議談判持續中,一直被西方國家要求單方面讓步。在此局勢下,中國更有利透過工業技術進一步開拓與伊朗的外交關係。

《紐約時報》報導分析,在美中競爭升級下,習近平一直在尋求提升自己作為全球政治家的形象。習近平提出的願景是奪取美國手中的世界領導權,支持多邊主義以及不干涉,例如批評他國侵犯人權的行為。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向《紐約時報》指出,中、美外交手段明顯不同,「美國支持一邊、打壓另一邊,中國則試圖讓兩邊靠得更近。」

中國對伊朗戰略重要性、影響力大

中國可以同時與沙國、伊朗來往,且不觸發任何新對立的狀況下,在3月6日至10日為沙國、伊朗在北京主持4天的祕密談判,促成兩國和解,已經在國際社會建立外交公信力,還把成功簽署協議歸功於習近平領導。

中東政治觀察家席哈比(Ali Shihabi )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中國對伊朗有巨大的戰略重要性與影響力,中國在其與沙國、伊朗的三方協議中已建立威望,只要伊朗違反協議,將傷害其與中國的關係。

華盛頓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指出,這是一場有關國際秩序未來敘事的爭奪戰,「中國的說法是,因為美國的領導失敗了,世界正在陷入混亂。」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費爾特曼(Jeffrey Feltman)接受路透採訪時解析,「沙國、伊朗和解事件,最該被關注的是中國的和平調停能力。這會被解讀為,中國打了對拜登政府的一記耳光,而這也是中國證實自己正在崛起的證據。」

中東血腥戰爭時代結束徵兆 

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執行副總裁派西(Trita Parsi )在10日發布推文中表示,「華府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成為中東調停者是威脅,但真實狀況是,伊朗、沙國紛爭減少,對整體中東局勢有利,對美國也有助益。」

派西強調,「華府該做的是檢視中東政策,而執政當局最該憂心的是,美國已經捲入區域夥伴的衝突中,以往能夠勝任和平調停者角色卻被中國取代,且已成為新常態。」

中國媒體「觀察者網」則指出,中國在中東政治平衡上將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未來是否在葉門、伊朗和協議、敘利亞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將受到密切關注。CNN分析指出,中國協調促成沙國、伊朗恢復外交協議,有可能預示中東血腥戰爭時代的結束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