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上海台辦官員訪台,當然可以吃宵夜,自己逛夜市、三五好友夜店嚐美食皆可。細究民進黨政府官方說明,陸委會沒有限制其行動自由,陸委會管的是公開活動,要求上海官員公開行程必須遵循邀請單位原先申請時的規劃,這是現行規定。上海官員若是與一群民意代表舉行餐會,不管是宵夜還是正餐,與原申請規劃不同就不行,或者得向境管單位補件,這事如果發生在馬政府執政時,陸委會也會做同樣的要求。
馬政府時豈止管宵夜,連正餐都管。陳雲林來台,親民黨要員、中南部縣市長搶著請吃飯;某次交流團曾經還搞成大陸官員一晚得吃兩次晚餐,六點半一餐,八點再趕赴另一餐。台灣政壇的款待熱情或攀交情,好像兩岸交流的主旨就是大飯店裡的留連杯觴,其實兩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協議,有利於中小企業,不需官商勾結利用特權就可獲利,把大陸官員弄成比翻檯的酒店小姐還熱門,反而加深了台灣民眾對兩岸經貿交流的質疑,誤以為只為特定利益服務,這觀感對大陸官員也不公平,像前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深入里閭,走過的鄉鎮比台灣的政治人物還多。當年的陸委會曾事先介入兩岸交流活動,例如要求各縣長的邀宴併在一起;有位陸方局處長級官員來台,國民黨兩位前主席分別設宴款待,陸委會也表達建議:與政治高層多太多飯,接觸台灣民間的時間就少了,會脫節。
讓來台陸方官員覺得卡卡的、被刁難,台灣方面不純粹是依法行政而是藉著規定賦予的行政裁量借題發揮,前朝、今朝的陸委會都如此,頻率不同、鬆緊不同而已。
上海官員訪臺北燈會,媒體怨北市府新聞處理控管太嚴、嘆沒有好畫面,但北市府「當日行程事後公布」的作法並沒違法,要兼顧安全又滿足媒體須求本是棘手的課題。涉外事務的新聞操作,理想的狀況是能有好的畫面成功定調事件,但與陸方交流很難如此,因為陸方科層體系、形式主義成就了官員保守性格,讓台灣方面很難藉著交流活動主動設定新聞主調,通常只能以不出事為優先考量。
檢視英美媒體,有幾樁著名外交事件的畫面很活潑,接待的官方主動宣傳而非被動控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訪美畢業旅行,身影很活潑,小布希陪著他造訪貓王故鄉,小泉帶上墨鏡模仿貓王也唱兩句,輕鬆地講了幾句英文。當時日美關係異常良善,讓美國鋪排宣傳相對輕鬆,而江澤民訪英的例子,兩國關係較繃緊,新聞工作對英中都是挑戰,則是另種例子。當時英國電視BBC、ITV重複播放江澤民在皇室宴會上站著的講短談話,他有點自嘲對英國封建階級的稱謂總感覺困惑,然後一臉恍然大悟地說他現在懂了,「…lord is higher than sir」(勳爵比騎士高)。社會主義政權領導人談封建稱謂,江澤民拿敏感的素材當輕鬆話題,對招待國、參訪者都是成功的行銷。
就算是身體語言僵硬的習近平,2012年以國家副主席身分訪美,表現也不錯,中美兩方都得分。習近平首次訪美於1985年,曾在美國農民家住了兩晚,睡在小孩的房間,床邊是電影星艦迷航的人物模型,他與美國民眾在船上野餐、參加在地居民生日派對。2012年習以儲君身分訪美時,特地撥空與當年接待他的主人家碰面,美國媒體聚焦接待家庭對習的稱讚、他們互動的故事,1985年接待家庭的女主人說:「他(習)和27年前我印象中的那個人一樣,專注、謙和、有禮,思維敏捷而且幽默。是個非常鎮定的人,善於傾聽並吸取很多信息。」當時美國總統是民主黨的歐巴馬,連共和黨的前外交高官也私下對台灣政壇說,習此招是高明的公關對兩國政府都加分。
但兩岸交流中大陸官員在台的身影多僵硬、儀式老套。陳雲林雖然常擺著笑容,但與他有關的畫面場景多是在星級酒店,他講究陣仗,連大陸智庫都有學者私下嫌他又土又豪。張志軍是有史以來首位踏上台灣土地的國台辦主任,行前陸方定調將深入台灣基層走訪,訪台時也的確有他在農園與農民互動的畫面,但最有名的新聞事件是他的車隊被潑漆,然後他取消了幾個行程改變車馳的方向,留下「匆匆離台」的印象。
同樣是陳雲林拜訪台灣官員,同樣免不了官式對話與儀式,賴幸媛與陳雲林的會面就不一樣,會場背景看板是臺南七股的養蚵人家,談話中賴幸媛引用了《青蚵仔嫂》,談臺灣農漁村婦女。當時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在他的特稿《青蚵嫂的心,陳雲林咁懂?》裡評論:「羅大佑唱的青蚵嫂,就是賴幸媛想要讓陳雲林領略的那種細膩豐沛的情感…大陸對臺灣卻不能只有『神聖不可分割』這種情感,而是要培養足以感動人的同情與理解。」
豈止無能理解,大陸官員沒能力把被潑漆轉換為正面宣傳,只會將其當成保護失當。蕭萬長被農民丟雞蛋,頭臉皆被蛋洗還帶著微笑,從此微笑老蕭的暱稱跟著他一輩子;北京奧運聖火在巴黎跑時被抗議者搶奪,肢障運動員金晶坐在輪椅上奮力護火的畫面反而引人同情。張志軍若真被潑到漆,其實是花錢也買不到的宣傳機會,陸方不懂,只會當成失責。
兩岸問題無法只靠講道理,而是要訴諸感覺,因為兩岸關係不是理智的政策選擇而是族群認同問題,習近平講社會融合心靈契合有抓住重點,可是他的概念落在實踐裡,只有各省市紛紛推出的35條、38條等的惠台措施,有的還喊到40多條,成為數字比賽就是搞形式主義、沒實惠。這樣的科層主義下,很難期待陸方官員來台交流可以改變多少台灣人民對其政府的觀感,官大官小都一樣,還不如務實開放陸生來台,交流的事讓年輕人們去互動相處。此次上海官員來訪,台灣方面得以不失分就很難得;在兩岸複雜的脈絡下,沒有畫面有時是最好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