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大陸國台辦主任換人,由曾任中共中央聯絡部部長的宋濤接任,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析,「這個人事安排,至少透露給我們一個信號,那就是習近平不滿歷任國台辦的工作,現在要自己親自抓台灣問題了」。
矢板明夫評論兩岸關係很離譜,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就是習近平,他當總書記後何時不曾親自抓台灣問題?說習近平不滿歷任國台辦主任也不對,曾任國台辦主任的王毅,之後升任外交部長,再升任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不像前兩任的外交部長,楊潔篪與李肇星都曾是駐美大使,若非王毅工作有成效,習近平不可能讓其脫穎而出。
國台辦與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為同一個機構,做為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以台灣的政治語言描述,是業務單位也是幕僚單位。國台辦不是中共面對台灣的唯一業務單位,中共統戰部、國務院國安部等都涉台,但台辦系統是最主要的業務執行者;做為幕僚單位,國台辦也負責主要的幕僚作業,儘管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的情資來源很多元,對台分析也不只依賴國台辦,但過去不少政策,例如陸客來臺、陸生、兩岸政府恢復制度化協商以及國台辦、陸委會負責人互訪,皆是國台辦啟動。當兩岸關係鑲嵌且受困於中美關係時,國台辦此刻不像王毅時期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但做為辦事機構的幕僚身份不變、定位不變。很難從國台辦人事異動看出習近平對台做為將有所更張,習近平沒有說2027年要武統,他也沒說過2049年前完成統一,從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講話、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20大工作報告,聽其言觀其行,習近平對台工作主調很清楚,就是和平統一,國台辦主任不管是誰,就是忠實執行。
雖然廣播電視常喜歡採用矢板明夫的外行話,台灣也頗有官員、媒體人、學者對宋濤的評論精準,有官員即刻點出宋濤在閩工作時間為1978年至2001年,習近平在閩工作時間為1985到2002年。工作經驗的重疊的確是大陸官場觀察人事的指標,對岸也拿來評估台灣政界,例如某人與某人都有在某國的留學經驗,陸方就認為兩人有故舊淵源。觀察總統蔡英文涉外權力掌控是否依舊,陸方用同樣指標,例如關注陸委會、國安局首長等人事,與蔡英文曾一起任職於陸委會的國安局局長陳明通,當下蔡英文能否堅持留用,大陸對台智庫觀察民進黨內部形勢的重點。
不能說用宋濤就是用人唯親,與習近平在軍界、閩浙滬經歷重疊者多,不是曾共事就被提拔;當今政治局委員也非人人與習淵源厚。習近平熟識的話會加分,但仍以又專又紅的原則為主。同時紅比專重要,也就是大陸機構部門常講究的「政治」,機構間相互指責對方「不夠政治」,意謂專業較量誰輸誰贏最後還是得看誰抓準了當今的政治,習近平要求工作上懂政治,政治上對他忠誠,因此他欽點認識的人就順理成章。
用人重親、破格任用也不代表不講法治只講人治。宋濤原退居二線、非現任中央委員、年紀超過中共正部級門檻,但近期人事破格破例太多,就算尚未成常態,也不算驚人意外。20大已用「能上能下」取代「七上八下」的年齡慣例,王毅入局也是破例,遑論習近平連三任。慣例非法定,習連任前先修黨章,中共近年來強調的法治、20大工作報告裡有史以來把法治建設做為專章,這份習近平自己率領起草的白紙黑字,為了統治威信他不會說話不算話。學者張五岳的推論最內行:「理論上67歲的宋濤在明年兩會期間應該會擔任政協副主席職務。這樣的安排也能解決正部級須65歲退休的問題。」、「由副國級出任台辦主任,在很多涉台事務的整合上會比較有利。」
面對台灣議題,王毅比宋濤當政的國台辦還重要,不只是官位大小的問題,而是美中台關係的現實,台灣是美國拿來應對中方的工具,美國不會為台灣而戰,但中美若戰,可能戰在台灣(包括台海與太平洋西邊),如同日俄戰爭打在中國土地上,因此中美互動如何控管衝突,習近平、王滬寧定調,責任王毅扛,國台辦是配合執行機構。接下來的課題是美國的台灣政策法、美國眾議長訪台,皆是中美未來事件表裡涉及台灣的重要事項。要不就是美國行政部門介入降低衝突,要不就是中共在詮釋上找到可以退一步的自圓其說,不把美方舉動講成是虛化一中原則的舉動。目前看起來,後者不可能,只能看美國白宮如何調控,若兩國衝突形式依舊如同今年8月裴諾西訪台一案,則觀察的重點是中共的出招,若只是以更大規模的軍演表態,則算是符合比例原則的政治回應,台海局勢可控管。若中共有令人意外的驚人之舉,才真正代表台海局勢兩國控管乏力、無法預測、不穩定,那時各國從台灣撤僑的計畫就得付諸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