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正專欄/負面黨性調查精準反映民意 仇恨力會是另一個民主危機?
  • Line

A A A
2022-11-30 00:00

王正寧/主筆

九合一選舉落幕,儘管民進黨評估選情「坐四望四搶四」,但最終結果只拿下五席,本島退到北港溪以南,寫下創黨以來縣市長選舉新低紀錄,「仇恨力」大爆發被視為慘敗的主因。

《菱傳媒》選前進行全台選情網路大調查,就已經預告新竹市和苗栗縣由高虹安和鍾東錦領先,民進黨在南台灣四縣市居優勢,本島剩下都是一片藍天。如果從「負面黨性」的調查來觀察,全台只有南部四縣市「反綠」少於「反藍」,更是完全反映選民政治意向。

根據《菱傳媒》長期且持續性地針對全台19縣市進行的民意大調查,縣市長候選人的部分不論是全面性,或是封關前鎖定6+2都的調查,都與開票結果全部吻合,得票率更是高度接近,尤其是跌破眾人眼鏡的台南市和屏東縣,更是全台「獨家」,比日本「神人級學者」小笠原欣幸的「神預測」還要神!

如果以正向的政黨認同來觀察,各民調機構都顯示民進黨政黨支持度一路輾壓國民黨,而《菱傳媒》進行的各縣市調查,國、民兩黨在全台各地也是互有領先,因此,很多觀察家並不認為民進黨會落到最慘的「保四總隊」。然而,如果根據「負面黨性」的調查就可以印證,全台只有四縣市「反綠」少於「反藍」,那就是民進黨保住執政權的南部四縣市,其他地區都呈現「反綠」高過「反藍」。 

也就是說,民進黨即使政黨支持度領先國民黨,但中間選民才是最大黨,綠營支持度再高、「基本盤」再大,包括台南和高雄兩都也不過突破三成,唯有贏得中間力量的奧援才能夠勝選。九合一這場選舉,現任縣市長滿意度普遍不差,國民黨本身或許未必能夠增加多少好感度或支持度,但戰術上至少努力做到「不扣分」、「少惡感」,並強化對手的「討厭度」即可;而從結果來看,反向的「負面黨性」確實更精準地掌握民意的脈動 

過去,「政治極化」讓藍綠在黨派或議題上,因為意識形態而非常容易形成兩大極端的對立,結果造成理解、溝通、妥協與合作的難度也直線上升,而反映在投票行為上的非理性,經典代表就是「肚子扁扁,也要投阿扁」。如今「情感極化」的加劇,隨著「X粉」瘋狂的愛恨兩極,「負面黨性」也成為選舉重要觀察指標,有學者就認為,川普因為成功撩撥民眾對希拉蕊的「厭女情緒」,讓「負面黨性」也成為2016年他能夠在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的關鍵。

今年的九合一選舉,可以看得出來「負面黨性」選民的比例顯著增加,在《菱傳媒》的調查中,全台高雄市最「反藍」,比例達到48.24%,最低的台東縣也有23.39%。反之,除了雲林縣和綠營最後勝出的南部4縣市之外,「反綠」比例都超過4成;其中台北市達到51.31%,「仇恨值」最高,新竹市和苗栗縣也分別達到48.73%和47.73%,在擔心民進黨候選人當選,以及「下架民進黨」的投票考思維下,選民就會自動棄保,國民黨提名的林耕仁得票率18.07%,和謝福弘僅拿到10.96%的選票,甚至還落到第四的結果,很明顯是被選民丟包!

負面黨性這種「討厭的力量」,不僅足以影響選舉結果,也成為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關鍵變數。只不過,「討厭的力量」成為主導台灣政黨競爭與選戰的主軸,其實是令人擔憂的發展。隨著「負面黨性」現象發酵,儼然選舉「重兵器」,勢必促使各政黨的政治人物,更想利用各種情緒性議題進行選舉的操弄與動員,靠醜化、栽贓和抹黑等負面選舉方式爭取勝利,而不再是透過優質政績、政見和候選人等正能量的方式贏得認同。

當「情感極化」主宰選民的投票思維,顛覆了政黨、政見和候選人取向的傳統政治學理論,「選賢與能」也就淪為空談,這不啻是另一個「民主危機」;而靠著仇恨取得的政權基礎相對薄弱,對於政治穩定和團結,甚至國家競爭力都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這除了靠政治人物和政黨發揮智慧之外,或可透過選舉制度檢討與精進替民主政治「抓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