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辛望/連線報導)新疆烏魯木齊一場火災悲劇,點燃中國各地、海外陸續發起聲援活動。這是繼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2020年泰國示威潮後,最受到國際關注的大規模抗議活動,30多年來首見的中國大規模抗議事件,且訴求目標明顯一致。
新疆烏魯木齊24日發生一起民宅火災,但因嚴厲封控措施,導致10人喪生、9人受傷,進而引爆中國各地抗議聲援潮。
到11月28日,北京、上海、武漢、南京、廣州、成都等地都有爆發抗議潮,民眾分批聚集在校園、街頭,喊出「要自由」、「不要核酸檢測」、「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等各式各樣口號,紀錄這些抗議活動的照片、影片、貼文在微博快速被刪除,但更多被轉傳到推特、Youtube等社群平台上,讓國際社會清楚知道中國民眾對當前防疫政策有多不滿,對核酸檢測有多厭惡、多不信任。
河北居民怨3天封兩次 警察直接上門查抗議者
河北省25歲從事行政工作的王先生接受《菱傳媒》訪問時說:「11月初我們小區3天封兩次,第一次混檢陽,再次篩全陰,才會解封。這個月陸陸續續到現在還在封,無法去工作地點,只能在家辦公,疫情防控第3年了,我還在居家隔離中。過著和2020年一樣的生活。」
王先生進一步表示,「在微博抱怨兩句防疫太嚴格,我就被封號了。說好的人民發聲呢?我在家被封20天,靜默10天,抱怨兩句都不行了?不是說好了讓我當家作主?我向微博申訴,結果回來了,我的號沒了,只能登陸瀏覽,不能點贊關注和發表評論。」

上海許多人在26日、27日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烏魯木齊火災遇難者致活動,卻慘遭警方逮捕。陳先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透露,他27日下午帶著鮮花去烏魯木齊中路群眾聚集地,想悼念新疆火災死難者,雖道警方可能會抓人,但感覺自己只是要獻花會沒事,卻沒想到在500人左右的現場,警方粗暴抓人,把他按倒在地、抓到大巴士上,不僅他,還有十幾個人也被抓,多是女性。陳先生鞋子、眼鏡都掉了,所幸趁亂從大巴士中跳車出來,光腳跑步,且在路人幫忙下,才得以返家。
1名在北京女性抗議者向法新社透露,她和5個朋友在參加反封控抗議活動後都遭到警方關切,要求提供有關他們行動的資訊。其中一人拒絕接聽電話後,警察就直接登門查訪。
反對者:看不慣有人鼓動手無寸鐵的學生抗議
不過,有人對於抗議活動持不同意見,一位才剛從海外留學歸國、現居北京28歲的汪明(化名)接受《菱傳媒》電話連線訪問時表示,「我很看不慣某些人鼓動這些手無寸鐵的學生去做什麼抗議之類的群體性舉動。一個女生在微博上的留言,說希望大家默哀,結果因為兩位同學對核酸政策不滿,慢慢演變成當下抗議示威的局面。」
但曾在中國清華大學擔任講師、參與過33年前學潮運動的吳強(音譯)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說:「這些抗議活動是1989年來天安門事件後首見的,那時民眾訴求沒那麼明確,但這一次大家目標一致。」
參與中國各地抗議活動的人有學生、農人、商人,或者是小區被封控的民眾,很多人都先透過社群平台知道與分享資訊,有了參加活動的共識才鼓起勇氣參加,基本上沒有特定組織運作。這與2019年香港反中運動、2020年泰國示威活動,要求帕拉育總理下台抗議浪潮具相同特質,就是流動性高、Be Water。
封控耗費人力 北京當局態度是後續大規模逮捕關鍵
社群平台沒有國界限制,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等地都有人發動聲援烏魯木齊遇難者活動,也舉辦實地活動,藉此表達支持心意,願意與中國勇敢的抗議者站在一起。

北京「八九民運」前學生領袖周鋒鎖接受《菱傳媒》電話訪問時說:「近年國際上大規模抗議事件,幾乎都是在社群平台先掀起的風潮,可說是『雲革命』,許多人看到社群平台上資訊,有了共識,才會演變成多人親自上街呼口號的抗議活動。」
周鋒鎖指出,看到母校清華大學學生勇敢出來抗議很感動,所幸並未傳出學生遭到責難或逮捕。他進一步分析,習近平堅持實施「動態清零」政策,各大城市因疫情起伏,都實施過大規模、嚴厲封控、頻繁的核酸檢測措施,許多人力都耗費在此,這或許是各地方政府仍未採取更強硬的逮捕行動原因。
周鋒鎖示警,後續北京當局的態度將是關鍵,是不是會採取更大規模、嚴厲鎮壓行動,值得國際社會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