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憶寧專欄/走味的媒體人
  • Line

A A A
2022-09-30 00:00

陳憶寧/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兼院長

根據獨立的國際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The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統計,2022年全球至今有51位媒體工作者遇害,多為被謀殺;另外,2021年則有293位媒體作者被拘禁。以上看來,媒體人顯然是個有被害風險的行業。而台灣是個民主開放的國家,記者因工作被害的風險相對極小,但握有麥克風的媒體人成為加害者的狀況,的確偶有所聞。尤其近日廣大閱聽眾所目睹的媒體人加害於不相干人士的行為成為頭條新聞,其情節超乎想像。另外,作為一個資深媒體人,利用頻道節目散布可能影響選舉的不實資訊,雖然看似只是競選中必然出現的辛辣言論,似乎無傷特定人士;但可能因為持續的偏頗煽動呈現,影響了選民判斷,進一步造成公共利益的危害,也是一種加害。

媒體做為第四權,照理應與政治保持相當距離,但現今的媒體環境生存不易,因此媒體人與政治的關係就走得愈來愈緊密,也使某些媒體人成為政客的工具人。要成為一個工具人並不困難,根據傳播理論中的預示效果,只要在節目中選擇性的不斷強調某些主題而刻意忽略其他,這些主題就非常可能成為選民判斷候選人的重要標準。從最近這位媒體人的誇張行為,不難推測這位吸睛能力特強的媒體人恐怕已經是政客利用的好工具。更特別的是,媒體人在整個事件發展過程中,不僅僅是新聞製造機,而且幾度成為新聞畫面中的主角,選舉中的候選人成為陪襯。媒體人成為新聞主角,對於認為媒體應該客觀中立的人而言,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對其他身在江湖的媒體人而言,不難看出其引領選舉話題的高超能力。

這些日子以來所謂的媒體人所製造的混亂,幫助了收視率,餵飽了眼球,也模糊了我們對新聞業的印象。這一時創造出來的負面聲量,若主導我們看待所有記者在新聞工作的專業與尊嚴所付出的努力,那將是一場重大的誤會。社群媒體的時代,眾稱人人是記者,但這位走味的媒體人正好提醒了我們,台灣社會是多麼的需要專業的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