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普丁揮兵攻打烏克蘭,遭國際社會日益孤立。翻攝俄羅斯總統官方推特
(中央社)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拉攏俄羅斯對抗美國,宣稱兩國合作「沒有禁區」。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遭嚴厲制裁,北京處境尷尬,多年來塑造負責任世界領袖的形象恐毀於一旦。
中俄元首2月4日強調友誼與合作關係近3星期後,俄軍大舉入侵烏克蘭,戰事已持續一周。報導引述未具名中方官員與顧問表示,北京逐漸領悟中國恐因此付出慘痛代價,擔心與莫斯科走得太近可能犧牲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特別是莫斯科在國際社會日益孤立的情況下。
從華府到布魯塞爾,許多政治人物已將北京與莫斯科綁在一起,形容為新「軸心」。這個詞彙將讓西方同盟國家更有理由形塑更緊密的關係,並與中國斷絕往來。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直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前不久提升中俄夥伴關係,在外交政策上犯了「大錯」,「這對中國來說代價高昂,且暴露習近平的政策局限性」。
報導寫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充分暴露北京在領土主權立場上的尷尬。
中國外交政策奠基於國家領土不可侵犯、內政不該受他國干涉的原則,這形成北京主張世界其他國家都不該干涉台灣議題的基礎。中國如堅持這項原則,似乎要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為,但北京沒有這麼做,僅呼籲以對話解決烏克蘭危機,且避免使用「侵略」一詞。
同時,西方國家官員擔心,莫斯科主張烏克蘭在歷史上是俄羅斯一部分而動武,可能使北京更大膽追尋兩岸統一的長遠目標。
中方外交政策顧問說,北京接下來會怎麼做,取決於美國制裁俄羅斯的嚴厲程度。習近平可能眼見美中關係改善的機會渺茫、中國有必要將俄羅斯當作最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而選擇維繫和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夥伴關係,但中國將因此面對日益艱困的外交處境。
根據中方官員與外交政策顧問說法,習近平過去一年在內部會議多次強調美國是中國利益面對的最大威脅,外交政策重心放在拉俄抗美。去年11月下旬,普丁接受出席北京冬季奧運開幕典禮的邀請,北京立即開始籌劃今年2月4日的中俄元首峰會。
當時,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紛紛以中國人權紀錄為由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華府緊鑼密鼓籌備去年12月台灣應邀參加的民主峰會。
中方官員與顧問說,北京被上述作為激怒,建議在2月4日中俄聯合聲明裡納入兩國合作「沒有禁區」字眼,主要用意是向華府展現中俄決心對抗他們眼中的美國威脅,而非宣告中國將在戰事爆發時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陣線。
上述人士說,即使俄軍在俄烏邊境集結,中方官員從美方情報獲悉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北京仍認為開戰機率很低。
2月4日的中俄聯合聲明6度提及美國,對烏克蘭隻字未提。但習近平在聲明中呼應普丁反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繼續擴張,使西方國家許多人士關注中國在烏克蘭危機醞釀階段扮演的角色。
俄軍2月24日大舉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如同在走眾多外交政策專家口中的「外交鋼索」。中國無法眼睜睜看著俄羅斯經濟崩潰,必須出手相助,同時嘗試堅持圍繞主權的外交政策原則,又要避免中國和歐美國家的關係完全瓦解。
部分中國銀行家表示,中國雖設法採購俄羅斯能源與農產品,但遵守美國金融制裁俄羅斯的規定,害怕被美元主導的國際經貿體系擋在門外。
外交政策專家認為,中國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含糊不清,可能促使英國、澳洲、日本等國加快防備北京。這些國家面對北京脅迫部分貿易夥伴、在台海周邊增加軍事行動,已強化與美國和彼此之間的經濟與軍事關係。
美國政府準備對中國採行更強硬的經貿政策時,北京在中東歐深化關係的努力遭遇愈來愈多阻力。歐洲商界高層說,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解凍歐中全面投資協定批准程序的機會渺茫。預定4月登場的歐中峰會就算沒有取消,也很可能聚焦討論中國在烏克蘭局勢上的立場。
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2月28日出席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線上活動時說,中國無疑因試圖維持與俄羅斯深厚的關係而陷入尷尬處境。美國希望中國能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力勸普丁三思,「我們認為他們選擇不在事前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