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玲瑄/綜合報導)根據台灣公益責信協會和RIGHT PLUS多多益善2020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個人年度捐款高達1026億,但有7大團體吸納了近76%的捐款,顯示台灣的公益捐款分配不均。
新竹縣身心障礙者扶助協會(簡稱障扶協會)總幹事指出,經費是協會運作很大的挑戰,也連帶造成人力的問題,希望透過與勸募團體合作,增加曝光度,讓大眾得以看見他們的服務。
勸募團體近年也陸續發展針對小型社福團體的服務。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簡稱一起夢想)以「成為微型社福支持者」為定位,透過專員主動到各地拜訪,並在各大平台曝光募款專案,讓全台各地努力的微型社福被看見。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簡稱聯勸)秘書長朱紫碧表示,考量到地方型小單位人力很少,且多擅長服務、但不擅長撰寫論述和計畫書,所以在2021年首次推出「幸福發芽–微型扶植補助專案」,簡化申請流程,降低補助的申請門檻,該專案獲得熱烈回響。
地方小型社福團體人力與經費吃緊 與勸募團體合作增加曝光度
障扶協會在竹東地區深耕近十年,服務新竹縣偏鄉地區的身障弱勢,包含邊緣戶和低收戶,提供物資、資源轉介和培力講座、無障礙旅遊等相關服務。
談到營運的困境,障扶協會總幹事表示,「經費是很大很大的挑戰」,因為經費有限,沒法聘太多正職工作者,只能找志工來幫忙,但竹東人口偏中高齡,「像我後面進罐頭就進了很多箱,這就不可能讓50、60歲的來搬;雖然這邊有新竹科技園區,但這些人是高收入,大部分比較偏向捐錢,而非出力」。
他也提到,障扶協會過去都是透過自行募款維持,這兩年才開始和勸募團體合作,原因除了受疫情影響,會員的需求提高外,也希望透過增加曝光度,讓大眾得以看見他們的服務。
障扶協會余總幹事在唯一一張辦公桌上辦公,背後是協會歷年活動的照片牆。許玲瑄攝
「微型社福的支持者」 一起夢想公益協會主動出擊為微型社福串接資源
於是,障扶協會和一起夢想公益協會合作,在疫情期間,展開白米與防疫物資箱的募款專案。
一起夢想專員洪韻筑指出,大型社福團體通常有專門的募款部門負責找資源,「但小型協會人力少,只能專注在服務對象上(意指沒有餘力找資源),所以我們會主動陌生開發合作單位」。透過主動拜訪、協助推廣募款專案,讓各個角落努力的微型社福被看見。
秘書長溫鈺芸表示,一個月拜訪60家微型社福(包含三個月一次的回訪)、募款專案至少上架12檔,是一起夢想團隊的自我要求,「目前將近九成都是我們的專員去陌生開發,或是合作過的單位會再推薦友好的團體來」。
因為是主動發掘合作單位,所以一起夢想的勸募專案,除了常見的老、幼扶助外,也協助特色團體發展創新服務,像是「台灣多元探索教育協會」,讓十位腦麻朋友一圓登山夢;目前正在進行的則有「台灣你不是一個人協會」和「台灣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等,前者透過愛滋感染者自我照護培力講座,並鼓勵感染者回歸社會,後者則進行繪本共讀巡迴計畫,透過工傷者集體創作的繪本《陪媽媽兜風》,讓更多人瞭解工傷的風險。
台灣多元探索教育協會上個月發起募款,目標協助十位腦麻朋友一圓登山夢。翻攝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粉專
「要怎麼讓大家看到他們(微型社福)呢?當然就是增加曝光通路」,溫鈺芸說,這些募款專案除了協會的官網上架外,也有和GOMAJI、挖貝、嘖嘖等網路平台合作。
她提到,「我們更像一個橋樑的角色,希望捐款人透過專案看到這些單位,之後就可以主動聯繫、幫助單位,就不需要我們了」,因此圖文並茂的募款專案中,也會有受捐單位的簡介與聯絡方式,讓捐款人未來還能持續關注。
但其實一起夢想公益協會也是一個小型團體,僅有九位工作人員,扣掉財會、行政,只有六位專員在處理募款、串聯、拜訪單位等業務,是什麼支持著他們一路走到現在?
在協會工作四年的專員蘇莉淳說,她希望能平衡過度集中的捐款資源,並讓小型組織的努力被看見,「在拜訪單位的過程發現很多有趣的小單位,資源很少,也不被人認識,尤其倡議型單位;幫他們募款是其次,主要是曝光他們在做的事,讓更多人知道。」
聯合勸募去年推出「幸福發芽-微型扶植補助專案」,最大程度簡化申請程序,降低補助申請的門檻。聯合勸募提供
聯合勸募推微型扶植補助專案 協助地方小型社福「發芽」
除了一起夢想公益協會外,長年協助中小型社團的聯合勸募協會,2021年也推出「幸福發芽-微型扶植補助專案」,與過去較繁複的大型補助案不同,以地方小型社團的需求出發,最大程度的簡化程序,降低申請門檻,讓更多小型社團能獲得資源。
聯勸秘書長朱紫碧提到這個案子的發想,是來自協會理事長鄭信真牧師長期的觀察,「地方有很多很小的單位在幫助當地的居民,通常由熱心人士組成,這些單位通常人力很少,且許多人可能擅長服務、但不擅長撰寫論述和計畫書」,聯勸的幸福發芽專案,希望能提供服務經費的支持,「讓他們不用絞盡腦汁的找親朋好友幫助」。
她說,透過與地方社會局合作推廣,幸福發芽專案獲得熱烈的迴響,第一年共協助近200個社團,有超過半數是聯勸近三年未曾合作過的中小型社團,其中更不乏社區發展協會。
如何吸引到幾百個社團提案?關鍵是便利性與互信。朱紫碧說,「為了將申請的便利性最大化,計畫書要求縮減到三頁,只需用五百到一千字,簡述發現的問題、服務對象與方式等等,並以google表單填寫即可,不用額外寄送公文;核銷也以互信為出發,改為抽核」。
她分享道,有地方型組織串聯提案,申請共聘社工督導,優化團體和服務,「聯勸希望能幫助團體發展其他服務,甚至是湊足申請政府經費的自籌款」。
為了回應團體的需求,聯勸也規劃在今年推出法人申請和計畫撰寫的工作坊,並將2022年的專案經費擴充一倍,讓更多小社團能獲得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