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乙徹/台中報導)《菱傳媒》第九期特刊揭露台中市7年堆出一座38.5萬噸、全國第一的垃圾山,市長盧秀燕沉默16天後以「有心人士製造恐慌」、「掩埋場未滿載」試圖止住風波。環保局近日公布大里掩埋場仍有26萬噸剩餘容量,但本刊比對該場歷次公開的容量竟然越算越多,且不同數據相差達46萬噸。知情人士說是數字遊戲造假,環保局強調未來將以實際測量滾動式檢討剩餘容量。
台中市環保局近日對市議會提出一份「大里掩埋場現況與未來規劃對策書面報告」,明確寫出大里掩埋場剩餘容量約26萬公噸,本刊比對環保局歷次提供的資料,該掩埋場剩餘容量,在半年內以動輒數萬噸幅度變動,最終剩餘容量竟從0變成26萬噸。若以本刊掌握的環境部內部資料超量16.7萬立方公尺、約20萬噸計算,該場容量的不同數據竟相差達46萬噸。相關人士質疑,不管環境部或是審計處,資料都由台中市環保局提供,數據相差那麼大,怎麼治理垃圾問題?
回顧大里掩埋場超量堆置38.5萬噸垃圾爭議,《菱傳媒》從環境部「營運中公有掩埋場掩埋容量統計表」網站查出,該場自2024年7月19日的統計就已無剩餘容量,今年6月 30日的統計也相同。本刊8月底詢問環保局該場滿載情況,該局未否認僅回覆「已活化其他掩埋場提升9萬立方公尺容量」。
9月初市議員吳佩芸根據台中市審計處報告指出,環保局3月底的資料顯示該場約有9萬立方公尺容量,但環境部平台前後都顯示無剩餘容量,質疑9萬噸容量從何而來?為何又憑空消失?
本刊揭露大里掩埋場超量堆置問題後,環保局一度回覆在地市議員張芬郁仍有約9萬噸容量,9月12日民進黨議會黨團前往現場會勘,簡報資料顯示該場剩餘容量為5.9萬立方公尺。記者同時間取得環保局報給環境部的內部資訊則顯示,該處超量堆置16.7萬立方公尺,以廢棄物密度換算後約為超量20萬噸,與環保局新數據相差達46萬噸。相關人士痛批:「大里掩埋場過去3年運出的垃圾才2.8萬噸,一個月內的容量數據相差數十萬噸,有可能嗎?」
《菱傳媒》調查,環保局以不同的密度計算廢棄物才會產生各種不同數據,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未壓實的家戶垃圾一噸約2-3立方公尺,密度以0.3(t/m³)計算,台中市環保局過去以0.8(t/m³)計算,9月12日會勘時張芬郁特別詢問,該局人士回應以1.2(t/m³)計算,本刊以不同時期說法、數據換算成同樣單位,總計近月內8個剩餘容量版本變動以數萬噸計。
相關人士爆料,環保局大里場剩餘容量明顯造假,2020至2021年執行的分選打包計畫結束後,按照原定計畫應該以分篩後的廢棄物製成RDF (Refuse Derived Fuels,廢棄物衍生燃料),打包垃圾未來視情況焚燒,但盧市府上任後的環保局不顧該計畫投入7千萬,直接在打包好的垃圾上以底渣覆蓋,不僅白白浪費分選打包經費,逾10萬噸覆土壓縮掩埋場容量,也不見納入容量計算。
該名人士還指,日前環保局宣稱大里掩埋場垃圾清除估計只需4億餘元,而非《菱傳媒》統計的37億元,更是明顯的說謊。根據該局算法是以文山焚化廠改建後每噸1066元,焚化現有的38.5萬噸,但等到文山廠完工大里場就會堆積達82萬噸,且環保局完全省略開挖垃圾、兩次分選打包計畫、SRF廠投資金額、地方回饋金等等費用。他強調,現行的各種計劃垃圾都還是留在大里場,現在沒有清運計畫,就會不斷墊高未來的清除費用。
知情人士批評,環保局用盡心機算出大里場仍有26萬噸剩餘容量,不僅是要讓盧秀燕順利卸任,連環保局長陳宏益都可以在卸任後一年內暫時不受監督,環保局的各種瀆職行為應該送監察院調查。市議員周永鴻質疑,陳宏益面對垃圾危機正事不辦,只顧著玩數字遊戲,只是讓台中的環境陷入更長期的威脅中。
針對大里掩埋場剩餘容量爭議,環保局指,公有掩埋場暨垃圾轉運設施營運管理資訊系統係採重量換算體積後填報,經現場機具壓密及自然沉陷,實際掩埋較推估容積小,後續將以實際測量滾動式檢討剩餘容量以符合實際情形。
更多新聞:
【台中垃圾山追蹤系列6】民營焚化爐屢違規中市府不察 盧秀燕挨批草菅人命
【台中垃圾山追蹤系列5】 獨家/台中焚化爐新版BOT汰換爐組變動 恐需重新環評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