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賴清德若喊得爽 美國特使團如何控管?
  • Line

A A A
2024-01-19 00:00

施威全/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委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劉建超訪美,見了國家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芬納、國務卿布林肯,中方發布的兩份新聞稿訊息很明確:中美雙方認為「應繼續共同努力,推動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和成果」。連劉建超在舊金山會見市長布里德,中方的訊息不見漁人碼頭的人文風情,還是在強調拜習舊金山峰會的成果,再次定調「舊金山願景」為中美關係的新里程碑。亦即從中國大陸的立場,期待接下來的中美關係不從峰頂走下坡,合作是主調。

劉建超與白宮官員以及布林肯碰面,很奇特的安排。作為正部級官員,層級與布林肯一致,劉建超不算僭越,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作為黨職,其職責是「抓政黨」,負責國際間黨際交流,實務上與社會主義國家外交部門打交道,以及與資產階級民主國家的社會主義政黨往來,劉建超與布林肯碰面,分勞王毅的工作,重點不在於他會不會接王毅的部長位置,在於美中兩國互動頻繁,且正當台灣大選前。

近期兩大國互動密切,不僅是外交部門,中美軍方、情治單位在台灣選前頻接觸,台灣國安系統都掌握。互動多,層級高,合作是主調,意謂拜登政府期待在美國大選前中美關係能和緩,以凸顯拜登的國際治理能力,即便小波瀾無法止息,也要能控管。從中國大陸立場,不希望美國蠶食一中原則,中共不認同「中美共同控管台灣」的說法,對於美國以「中美護欄」名義,在不侵犯紅線的同時,戰術上往紅線步步進逼,中共反感,其對美的訊息很強烈:美國必須負責任,反台獨不能只用講的,還要有具體行動。

兩大國的基本立場衝突難調和,但拜習會已為如何相向而行劃下路徑圖,當下「互動多,層級高,合作是主調」就是劉建超訪美的背景,美國特使團來台,也必須放在這脈絡下觀察。

美國特使團意義絕不只是祝賀,而是控管台灣。華盛頓在台灣選前發布特使團將出行,北京發言表達不滿,美國國安會匿名官員也在10日晚間就台灣大選對媒體吹風,特意聲明特使團不是特例而是慣例,最值得玩味的是,匿名官員強調「去台北的代表團是為了確保美方清楚地與當選人和其他候選人溝通…明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什麼不是什麼…管理台海緊張和兩岸問題。」美方直白說特使團的工作是控管,台灣輿論卻多只把特使團當成賀禮。

賴清德會不會是拜登選情的灰犀牛,要看北京如何詮釋賴清德。從北京不接受華盛頓「護欄」的說法、北京把「護欄」定義為就是「中美三公報」,到拜習會時習近平要求拜登支持統一,北京在爭奪「一中紅線」的詮釋權,當下態勢已經不是美國口頭喊喊「不支持台獨」就沒事,而是華盛頓得比以前更在意北京的不爽。中美關係上美國籌碼逐漸流失,經濟是主因,中國大陸GDP成長率再怎麼掉都還是美國的兩倍。美國優勢衰退的徵象見諸於從川普到拜登政府一連串措施:逆全球化、高喊韌性產業鏈、不與他國談FTA與關稅減讓…這些「退群」的作法,就是向世界示弱: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創建的自由化遊戲規則,美國自己已玩不下去了,所以只好改變遊戲規則重新建構利基。我玩輸你,我就賴皮改規則。

美國對賴清德觀其行、聽其言,但考核的標準不得不參考北京。北京對賴清德與對蔡英文不一樣,賴清德競選期間言稱延續蔡英文的四個堅持,但蔡英文講過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賴清德不講。7年多前蔡英文就職時,北京說蔡英文的就職答案是「未完成的答卷」,如今面對連「中華民國憲法」都不願講出口的賴清德,北京定會設下更高的檢視門檻,若非如此,北京就是自取其辱。

從北京到台北最近的距離是通過華盛頓,華盛頓控管台北,出手比北京會更直接,特使團是一例;之前賴清德說「台灣總統進入白宮」云云,然後美國國安會官員放話警告,也是一例。今年台灣大選,AIT對三位候選人的關心比以往更粗魯,更是華盛頓,至少是布林肯系統,不顧大國顏面的赤裸例子。但賴清德面對美國,比蔡英文多了些叛逆的籌碼,蔡英文面對民進黨,作為一個沒參加過黨外運動的外人,她的權力基礎來自於美國的支持,她百分百傾美,用美牛、萊豬、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等以換得「有史以來台美關係最好」,蔡英文的對美外交成績是她鎮攝民進黨內各派系牛鬼蛇神的合理性基礎。賴清德面對美國則可以少些辛苦與委屈,他背後有台獨大老,有派系。

賴清德是少數總統,民進黨是少數黨,這沒錯,但高喊賴清德只有4成民意支持,更應該看到4成是他堅實不流失的籌碼,從政本就可以小博大吃全局,陳水扁第二任期的例子是前鑑,當貪污案爆發、紅衫軍出檄,陳水扁更抱緊基本盤。

競選過程的言行顯示,賴清德比蔡英文更往實質台獨與法理台獨靠近,儘管他無能展示出務實可行的路徑圖,但政治從來只須喊願景、拼選票,實踐與否不重要。台灣前途議題本就與族群認同糾葛纏繞,重點在喊得爽,不在做得到,美國特使團此刻管不管得了賴清德的嘴巴,就看他520就職講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