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評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二) 惠台擴大不等於對台政策的典範轉型
  • Line

A A A
2023-10-05 00:00

施威全/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委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今年海峽論壇宣布福建將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隔天國台辦經濟局跟進談「廈金融和發展」,點名廈門將是重點,之後台辦系統說將在7月中公布具體內容,但一直到9月12日中共中央發布「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才看到「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相關具體文字。國務院的意見為何遲到,8月時台辦系統解釋說「因為地方呈報的計畫力道還不夠」、「還需補強」。

談「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中共各界琅琅上口「第一家園」,強調「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王滬寧的宣示不是首創,但因為時機與場合,他的發言特別受矚目,歷年來中共對此構想的相關談法如下:

2019年3月,習近平參加全國人大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2019年5月,福建省公布《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促進閩台「四通」、與金馬「小四通」,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
2019年6月,廈門公布《廈門市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談廈台「四通」、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
2021年1月2日,福建省公布《福建省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單》,推出對台經濟、社會、文教等領域225項同等待遇措施。
2021年3月大陸舉行兩會,提出《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其中涉台部份提到:未來五年間要「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2021年3月10日,前國台辦主任、海協會會長張志軍詮釋「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表示,「要推動實現福建與臺灣『小四通』、能通先通,全力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赴福建考察,提到福建要「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2021/12/10福建省副省長郭宁宁表示將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2022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2022年對台工作會議提出:「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接下來就是王滬寧在今年海峽論壇的宣示、國台辦經濟局的「廈金融和發展」、9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示範區意見,隨後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記者發佈會,由國台辦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福建省委副書記解釋國務院的關於示範區意見。

「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有幾點值得觀察:

一、這是一個地方層級的計畫,由地方執行,國務院支持,類似因為「平潭綜合實驗區」而聲明大噪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此地方級發展計畫,2006年納入「十一五規劃」,2009年「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兩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發布;「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也是在國家級的「十四五規劃」提到,之後國務院提出正式文字具體支持。「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軌跡相仿。

二、針對「海西區」,在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的若干意見」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發布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提出進一步作法,不過該文件名為規劃,本質上並不是執行計畫,仍只是中央單位對地方的指導方略。可以觀察「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是否會有類似作法?會不會有更具體些的文字出爐?

三、「海西區」不只福建,包括部份廣東、江西與浙江,根據國家發展與改革委的規劃,期程為2011年到2020年;「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則未見期程,以福建為範圍,看不出以福建為限,其他省以後也可能會有「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四、先有名詞再充實內容。中共高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名詞有了,內容尚待填充,連自己的預設腹案都未出爐;提「兩岸文化架構協議」時,也是有標題沒內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則是把過去的說法主張匯集起,加上新標題,之後出爐的說法也順理成章地納為「總體方略」的一部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兼具前面的特性,把地方政府已有的作為,作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這新標題的內容,在此大標題下,也持續推出新作法。「兩岸文化架構協議」、「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已經不只是作文比賽了,而是標題比賽,標題定了,再拼出底下 躼躼長文。中共重大政策的撰擬如同台灣的新聞小編,淪為標題黨,但標題之外的文字還是有不少值得細究的微言大義。

相較於已成過去式的「海西區」各種文件,「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最大特色是不管是官方文件、官員的詮釋與吹風,都冠上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帽子,這是習時代各式大小政策的通例,「海西區」文件可沒高喊擁護胡錦濤。但是和那些高舉習近平思想的種樹、治水、清潔城市文件相比,「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貨真價實是習思想,源自習近平的「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融合發展」、「第一家園」皆是習近平自己的語言,是他對兩岸關係主張的關鍵字。習近平依循「一國兩制」、「民主協商」等政策概念的同時,念茲在茲自己的創意,當下政治環境裡「習近平的特色」比「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還重要,在大陸官員的宣傳裡,「示範區」與「台胞登陸第一家園」成為同意辭,重點一致:這是習近平自己要的,取代胡錦濤時期的規劃。

「海西區」的規劃裡面,以「兩岸」為名向中央要資源藉以發展當地,這樣例子頗多,從城鄉規劃的角度檢視整個規劃,其實主體是福建、浙江、江西、廣東的在地須求,儘管兩岸關係是海西區規劃案的任務,但台灣被當作是應該掌握的機遇,非規劃的主體;但「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展現的姿態略有不同,多了不少「應該給台灣什麼」的部份。

「海西區」亮點之一是平潭,福建當局宣傳平潭時「一天投入一個億」喊得響,硬體建設上中共的確說到做到,但鉅資不等於發展有成效;「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沒有財大氣粗的口號,相對之下「融合」的概念貫穿整個規劃,企圖展現習近平在2021年時說的「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平潭是帶有政治任務推動兩岸關係的試驗區,「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當然也有探索試驗的意味,但思路不一樣。中共智庫裡,贊同者認為習近平思想展現在對台工作上,更務實、更講究方法與技巧,「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可謂經典作;反對者則認為社會融合或融合發展,是習近平一廂情願,實效難量化,台灣人沒感覺或不會感謝。

當年宣傳海西經濟區時,福建官方宣稱平潭是「兩岸共同家園」,開發平潭有「五個共同」,由兩岸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馬政府的陸委會很不滿,強調臺灣從中央到地方,沒有一個政府機關參與和背書。現在談「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不講共同講融合,但融合也只能發生在大陸,因為真要兩地共融,涉及公權力行使事項,陸方只能唱獨腳戲,自己能做的先做,無法做到陸方「措施上島(台灣)」,也無法建立生活圈。例如金廈真要共融,金門的車子沒有台灣方面放行,還是無法上船然後在大陸開。少了台灣公權力對接的「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是既有惠台措施的加強版,不是對台政策的典範新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