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96萬非公民發聲!民團攜手移工提ICERD報告 力促消除歧視
  • Line

A A A
2023-08-01 00:00

(記者單蔓婷/台北報導)台灣「非公民」人口96萬,其中移工占8成。勵馨基金會串聯4民團與77位移工代表,共同完成《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非公民專題的平行報告。

民團呼籲政府不能只看見產業缺工,更應提出移住融合政策,促成族群相互理解,消除歧視,並從司法平等到社經文化層面,都應保障「非公民」的權利。國家人權委員會紀惠容委員再次強調,「ICERD重要精神是居住在這塊土地的人,不論任何種族,都應該要享有一樣的權利」,而綜合性的「平等法」立法,是當務之急。

ICERD是聯合國最早通過,也是台灣最早簽署的核心人權公約之一。我國首份ICERD國家報告及落實情形,自1966年簽署的半個世紀後,由內政部於2022年12月14日發表,國家人權委員會(NHRC)隨後於2023年7月19日提出獨立評估意見,目前民間團體平行報告正收件中,而首次ICERD國家報告國際審查,預計於2024年舉行。

移工自述活在歧視中 指政府未落實ICERD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理事Jasmin Ruas,從菲律賓來台從事家庭看護多年,她發現台灣簽署ICERD時很高興,卻也坦言「報告無法告訴大家我們(移工)的處境有多麼惡劣」,Jasmin列舉:
 
「仲介扣押我們的證件,雖然政府有規範,但我從沒聽過任何一個仲介因此受罰;我們生病可以請病假嗎?可以請產假嗎?都不可以,我們會直接被別的看護取代;我們可以走進醫院或其他政府機關來行使我們的權利嗎?沒有辦法,這些地方沒有通譯服務;我們在公共場合遇到騷擾或危險可以向警察求助嗎?很困難,警察只想確認我是不是逃跑移工;當仲介限制我們的人身自由被發現,警察會帶走仲介嗎?不會,即便他們是現行犯。」
 
Jasmin說,這些不平等遭遇都發生在移工身上,而台灣政府卻認為自己有心在落實ICERD,「這不是真實的,我們是少數,是非公民,但我們幫台灣社會照顧老人小孩,我們不應該活在歧視當中。」

菲律賓移工代表、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理事Jasmin Ruas指出,台灣政府自認有責任心在落實ICERD,移工日常卻仍深陷於歧視處境中。勵馨基金會提供

從司法平等到社經文化權利 「非公民」來參與

勵馨基金會移住者服務中心主任李凱莉表示,「非公民報告」理應由主體非公民來參與,國家報告中沒有,民團來補上。
 
李凱莉指出,台灣對於「非公民」的司法程序平等保障仍不足,「特別是第一線派出所、警察局,移工想報案性騷擾等,常被告知沒有通譯,『你們回去吧』!」他們建議,,政府應持續優化推廣警政署曾於2021年至2022年在六縣市試行「遠距傳譯系統」機制。

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方面,目前移工仍無法實質自由轉換雇主,顯示公立就業服務功能不彰、直聘中心服務職種及量能有限。民團建議,政府除了應提供多語一站式服務,也應支持家戶雇主於移工轉換空窗期的照顧需求,以此排除移工轉換工作的障礙。而22.5萬家庭看護,至今仍被排除在《勞基法》保障之外,民團建議應盡速以法律保障家事移工權益,採納入《勞基法》,或以特別法認定家事勞動者屬於勞工,都是可行方案。
 
李凱莉說,「我們同時也看到在衛生、社會服務上不足的。移工很怕生病,不知道能不能獲得足夠的醫療,就算拿了健保卡去醫院,醫護人員也不知道怎麼跟你溝通,接受治療到一定階段,就會被建議返國,後續的勞保等福利都只能放棄。」她認為,針對醫院缺乏通譯,可從試辦「遠距通譯」服務做起,並優先於公立醫院試行。
 
最後,李凱莉補充,歧視的救濟與保護資訊貧瘠,導致移工遭遇歧視也不知該如何申訴,建議政府加強非公民遭受種族歧視案例的說明文件,並於案例中提供相應救濟、申訴管道,同時確保申訴後的匿名性和工作權,才能真正促進非公民族群享有平等待遇、參與社會活動。

勵馨基金會移住者服務中心主任李凱莉從司法程序、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歧視救濟、多元文化敏感度4個面向解說平行報告訴求。勵馨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