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還羅智強程序正義 但提名不能只重民調,黨中央該強勢
  • Line

A A A
2022-06-13 00:00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雖然已宣布退選桃園市長,羅智強要求「程序正義」的聲音,國民黨不可輕視,除了他訴求正當、顧全國民黨大局,更重要的是張善政的對手是林智堅,林的工作日常就是選舉,當選新竹市長後仍然天天在選舉,民進黨中壯代擅長政治操作拙於經濟國際議題,這特色在他身上特別突出。

羅智強訴求程序有道理。政治講究遊戲規則,如同賭博一樣,江湖上最忌諱「博壞局」(跋壞筊),作弊或說話不算話,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翻桌,甚至賞吃子彈,因為都沒規則了,最後就對幹,訴諸實力與暴力。以多年前的某農會選舉為例,為何發生槍殺與活埋,不是條件談不下來,而是派系與派系互動到最後沒遊戲規則可以遵循,暴力就成為最終的決定性實力。

提名的遊戲規則須清楚

提名的程序正義,核心就是是把規則講清楚;但民調與初選未必是規則的核心,民調、初選只是種種方式中的兩種。民進黨曾有地方派系喬提名,最後到廟裡擲筊,這也是一種方式,講清楚就好。

以英國國會議員候選人為例,各黨提名方式多元,但能避免初選就盡量避免,因為由地方黨員參與的初選,太花錢,候選人花錢黨部也花錢。保守黨、工黨辦理提名,制度常改,常見方式是中央黨部先提出一份初選的候選名單(short list),交由地方黨部或地方活躍份子組成的委員會投票決定候選人。工黨比保守黨特殊的是,面對中央黨部或地方黨部,工會對候選人的產生頗有影響力,程序上也參與決定。

工黨、保守黨的中央黨部有時會自我限縮權力,不嚴格把持初選候選名單,但規則不論如何改變,總有問題。那些在意識形態上與黨相同、在政策議題上活躍、輿論上表現傑出的初選參與者,與在地選區關連較淺;而與選區淵源深者,常不是黨的活躍份子,對黨的意識形態立場沒興趣。

工黨在1993年要求一些安全選區只能提名女性候選人,這規則後來被廢止,因為法律上有問題,但此一中央黨部強勢介入的規則,在1997年大選時讓工黨的101位女性當選國會議員,歷史上稱為「布萊爾(首相)的妞」(Blair’s babes),在此之前英國下議院各黨加起來只有60名女性議員,不到議員總數的十分之一。工黨黨中央的強勢介入,代表了其意識形態立場與遠見。

民進黨初選曾陷入險境

某年鹿港鎮長補選,就有民進黨的活躍者在黨主席蔡英文到鹿港造勢時當面抱怨:「形勢對民進黨大好,就算是提名Hello Kitty也會當選,為何不利用這機會栽培個有潛力的人當候選人?為什麼只看重候選人的基層實力、代表、議員的經歷?」現在民進黨在彰化最大的苦惱是沒人才可以擔大任,挑戰現任的王惠美縣長,民進黨有鄉鎮長資歷、學歷、能力都不錯的年輕新秀,卻有緋聞傳聞無法選舉了。當年民進黨若趁機蓄意栽培人,今日不會有此窘境。

民進黨的困境其實2104年縣長提名過程就遇到,找來找去就是沒人才,最後魏明谷出線。獲得提名後,魏明谷在就業博覽會的講台上勉勵年輕人,他舉自身經歷說:「我這個人沒人家帥,也沒人家高,學歷不夠好,能力也不是最強,但戲棚下站久了位置就是你的。」自承能力不好的魏明谷,連他的派系新潮流都搖頭,但選舉時魏明谷大贏國民黨提名的林滄敏10萬多票,得票數創下民進黨在彰化縣選舉的最高紀錄。

當年國民黨大輸,不是國民黨沒人才,而是國民黨當時學著民進黨的初選制度:公開初選,訂下民調日期,角逐者登記繳費,挑特定日子電話民調決勝負。這樣的初選,就是知名度最高者勝,提名的未必是最有戰力的候選人。英國保守黨在決定初選的short list時,會有面試,有意角逐者必須展現其辯論能力甚至寫作能力,觀察其思辨,而當時國民黨只訴諸制度公平,由民眾決定,但初選的結果常常未必是最好的人選。這種初選制度,當時民進黨內早已四處湧起檢討聲音,因為勝負往往只差幾通民調電話而已,為了這3天的民調,參選者花的錢甚至比大選還多。

其實2014年的國民黨彰化縣長初選,黨中央也不是純袖手旁觀,為了打壓林滄敏,故意把初選日期往後調,讓很晚才表態的,當時縣長卓伯源支持的柯呈枋,以及南彰支持的縣農會總幹事廖振賢,兩人多了3個月衝刺,但表面上還是表態公平。

民進黨改革初選,類似保守黨

英國的初選,不管形式如何,其實是掌控黨機器的派系與地方頭人權力結盟的結果,首相和來自各選區的國會議員合縱聯盟,是讓初選順遂的主因。民進黨自蔡英文擔任主席後,初選制度逐步改革,有點英國保守黨的味道,黨中央增大協調力道,不完全放任由民調決定。

民進黨調整初選運作時,國民黨還執政,最有資源插手各地提名,當時國民黨大多時候當不沾鍋。對於角逐激烈的安全選區,只是放手讓有意願者廝殺,黨中央青睞的人選,自己怎可能有資源攪入這局?對於特別中意的人選,黨中央頂多只是暗示,鼓勵該人選出馬參與初選,但又不私下支援;那時民進黨作法,看中了某人選之後,派系鼓勵,還有資源支持。

強調初選公平、公開,只是當烏龜縮頭規避責任。不管是保守黨或民進黨,黨中央都不當不沾鍋,扛起提名責任。涉及提名,要結盟,權力要分享,資源要分配,提名的權力也要選擇性地讓盟友參與。

論結盟與分權,英國為例,政治人物比起美國,風格似乎被動、保留(reserved)、拘謹,但包括首相在內的各派領導,分享權力、締盟、背叛、驅逐,一直上演。例如前首相布萊爾,他在黨代表大會演說時高高捧起了他的盟友,時任北愛大臣的莫楞(Marjorie Mowlam),也是當時內閣最耀眼的明星,全場黨代表起立鼓掌,之後布萊爾就把莫楞狠很摔在一旁,邊緣化。同樣地,台灣的民進黨一會兒新蘇連,一會兒新蘇不連,所謂的英派,在有些地區得意,有些地方不得意,這些才是政治常態,沒有才奇怪。

國民黨執政時當不沾鍋

國民黨的明星,朱立倫、侯友宜、蔣萬安等,都沒派系,不是好事。前總統馬英九在黨內有威望,但也沒派系。就好像生態系,食物鏈要愈複雜,複雜如網,生態系愈穩定。如果生態系裡只有個別不相連的幾條食物鏈,例如一個市長加上幾個市議員,這樣的生態系脆弱不穩定,這是生態學課本第一章的概念。

或許國民黨不像民進黨,民進黨從入流入派開始,派系就承擔起栽培與照顧,失去中央政權了,靠地方政權的資源支撐,有人落選了,就安排行政職或到企業當獨董,有人負責從政,有人永遠幕後,有人就負責政商關係與賺錢。國民黨明星們沒派系,是不沾鍋還是不善於結盟?

國民黨強勢介入各地提名,開始不當不沾鍋,當下阻礙重重,起手式細膩與否不是重點,是強勢介入的基礎還不強,各地都有分散的個別力量,整合難,因而提名的遊戲規則就難有共識,所以羅智強的呼籲有其合理性基礎。提名風波將會快刀斬亂麻地挨過去,接下來,就看國民黨各明星是否藉著選舉,逐漸架構四面八方的結盟基礎。

施威全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