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自從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陷入僵局,莫斯科就曾數度揚言不惜動用戰術核武;隨後由於邊境地區遭受烏克蘭武裝力量襲擊,莫斯科高級住宅區又被無人機攻擊,因此各方都擔心戰事再度升級,甚至瀕臨核戰臨界邊緣,政治評論亦開始探討戰況逆轉後,實在不無導致核武失控可能性。
就在此時傳出俄羅斯已經正式將戰術核武進駐白俄羅斯,俄羅斯總統普丁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相繼證實,俄羅斯確實已經在白俄羅斯境內部署核子武器。儘管消息傳出後,歐洲各國群情譁然反應強烈,但卻顯然是無計可施。而美國方面卻只有國務卿布林肯低調回應,聲稱美軍並未改變其核武戰備姿態,亦同時強調並無任何理由必須進行調整。
綜觀前述事態發展,為何華盛頓方面能夠如此沉穩面對,吾人可就此解析出下列各項重要因素,期能提供讀者參考,並藉此深入理解此等調整軍事部署進駐核武治境外他國,其實並不如媒體報導所稱那樣嚴重,但同樣地其戰略效應亦相對有限,所以才未因俄羅斯採取此項軍事部署,引起嚴重政治與戰略效應。
首先必須指出,核武大國在境外部署核武並非史無前例,美國在冷戰期間於歐洲部署核武,曾經引發過社會嚴重反彈,更變成當時歐洲和平運動者大力抨擊關鍵議題。同時美國目前仍在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與土耳其儲放核子武器,未來亦有可能繼續維持此項政策,所以面對俄羅斯在境外部署核武,若要鳴鼓而攻之,恐怕會遭人譏諷為只准州官放火,處理核武部署與擴散問題採取雙重標準,所以華盛頓低調應對,其實是要考量到不要惹火上身,最後搞到本身難堪。
其次就要提醒,儘管俄羅斯將核武進駐至白俄羅斯境內,但其指揮管制與運用權責,卻是完全沒有改變,仍然牢牢地由莫斯科本身掌握,明斯克對於運用核武,完全沒有任何置喙空間;所以就跨越運用核武門檻,實際爆發核戰危機程度或可能性來說,完全沒有任何變化。只要莫斯科本身不認為其所面對威脅,必須採取核武打擊加以應對,不論核武本身位於任何國家境內,其實並未改變整體核武戰備態勢,所以美國確實亦是沒有任何必要就此調整核武戰備態勢。
再者亦要強調,若要考量核武威脅,除核武彈頭本身外,更要仔細檢視其投射工具,才能構建出核武威脅具體圖像。假若俄羅斯僅將核武彈頭轉移至放在白俄羅斯境內,但卻未將具備投送核武彈頭能力之武器系統與儎臺,同時進駐至白俄羅斯境內,顯然就核武戰備結構來說,這根本就是虛晃一招,完全是在球場上打假球,或是存心施放政治煙幕,虛張聲勢來恫嚇對手,但卻完全無意實際建立立即可以上陣之核武戰力。
此外就必須點破,許多政治評論家與軍事研究者經常會將戰略核武與戰術核武掛在嘴邊,但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差別,其實只有主觀判定,但卻無客觀標準可言。儘管有些評論會依據核武彈頭所能產生殺傷破壞當量,或者是其所能投射距離作為區分戰術核武與戰略核武參考依據,但實際上卻無法找到任何權威性普世標準,或是官方核武準則教令所述定義加以區隔分類。
當然就實際進行核武打擊任務時,針對小規模面積軍事目標所投送之核彈頭,確實是可將其定位成戰術核武;同樣對於廣面積重大政治經濟中心進行核子打擊所使用核武,這必然就應將其定義成戰略核武。
所以就華盛頓角度來觀察莫斯科決心將核武進駐白俄羅斯境內,基本上不可能是轉移具有核武嚇阻功能之戰略核武,唯一可能性就是彈頭威力屬於低當量,亦僅能用在戰場軍事目標之戰術核武。所以當美俄雙方戰略核武嚇阻態勢並未受到影響時,自然華盛頓沒有必要因此調整核武戰備姿態。
其實就俄羅斯核武部隊兵力來說,就算其已完成進駐白俄羅斯境內,但依據莫斯科多年來管控核武安全維護作業之基本原則,核武內部構成核彈頭產生裂變之放射性物質核心單元,亦就是在核武專業圈內被稱為「物理包」(physics package),再加上能夠產生核分裂連鎖效應,亦就是能讓核武物理包,達到前述裂變效應所需物理條件之彈頭引信裝置,通常都會以極度嚴格保護維安警衛措施,與核武部隊彈頭基本組件與投射系統及儎臺分開儲放。
所有核武物理包與彈頭引信裝置,都是在核武部隊必須進行核武打擊直前,才由負責將核武物理包與彈頭引信,裝設在核武彈頭單元上之專業媒合技師,儘速機動至核武部隊兵力駐地,讓核武彈頭完成備用狀態。
所以當俄羅斯核武進駐至白俄羅斯境內,當然會配屬安全維護部隊;但真正最關鍵之任務編組,其實是手中掌管核武物理包與彈頭引信之專業技術編組,其必然是在俄羅斯境內最安全所在處所待命。只有等到戰備狀況提升,必須完成核武戰備待命時,才會進入白俄羅斯境內與核武部隊兵力會合;所以其安全維護措施,絕對亦能夠讓西方理解,因此才不會引發強烈反應。
最後還是要點破,莫斯科將核武部隊兵力進駐至白俄羅斯境內,其實是對明斯克表達政治支持,雙方亦運用此項軍事部署,對外共同宣示雙方關係穩定合作密切。白俄羅斯是要藉由選邊站,來嚇阻烏克蘭不要對其動用武力;儘管其確實在俄烏衝突中,以實質行動支持過俄羅斯,但卻不願因此招惹烏克蘭對其採取軍事襲擊行動。
所以俄羅斯軍事武器與作戰儎臺再度成為政治牌局中所運用籌碼,武裝部隊亦成為政治舞臺演員,但其演出票房就目前看來,其實並不算突出;不過就其所希望傳遞政治訊息與戰略效應來說,的確達到其預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