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秋燕/綜合報導)中國今年有1200萬大學畢業生,但4月青年失業率已突破20%,年輕人持續找不到工作,不僅影響經濟發展,若進一步轉為「憤青」,更是北京當局的更大的噩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登高一呼要「振興鄉村經濟發展」後,越來越多省已推動鼓勵青年下鄉工作,欲藉此解決青年失業問題,並同時振興農村經濟。
4月青年失業率達20.4% 創歷史新高紀錄
中國政府自2018年開始公佈16~24歲青年失業率,2018年1月為11.2%,之後呈現一路攀升,尤其是過去3年實施疫情封控政策,加上當局針對補教業、網路科技業嚴厲監管,相關行業工作機會銳減,更導致青年失業率持續惡化,去年平均水準超過17%,今年4月更創下20.4%的歷史新高紀錄,落到與義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一樣的水準。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聶日明向美國《紐約時報》表示,擁有高等教育學位的年輕人找的是技術、教育、醫學方面的工作,但這些行業過去幾年成長速度比較慢,科技業不僅沒有增長,而且還遭遇了毀滅的打擊。
紅二代、現任倫敦政經學院教授金刻羽5月23日在《華爾街日報》刊出評論文章,他分析,中國青年失業問題關鍵在於接受的教育、具備的技能與職缺機會嚴重不匹配。中國當下大量需要的並非高階學位,而是針對操作複雜設備或運行自動化系統等工作的技術和職業培訓。
廣東省3年號召30萬大學畢業生下鄉
北京當局很清楚青年高失業率是結構性問題,先前發生的「白紙革命」運動也讓當局見識到年輕人敢於上街抗爭,為避免更多未來失業青年轉為「憤青」,各省政府正在擴大鼓勵青年到廣闊、欠開發的農村工作。
江蘇省計畫每年向農村地區輸送至少2000名大學畢業生。廣東省計劃到2025年底號召30萬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地區。習近平在10多歲青少年時期,曾經到陝西貧困農村生活、工作,中國官媒解讀,這是習近平成為國家領導人重要的歷練。
上海政治評論員江楓4月18日在美國之音刊登的評論文章中指出,中國政府推動青年下鄉服務並非新政策。廣東省30萬青年下鄉計劃,只是4年前共青團中央某組織3年內千萬下鄉支農計劃的最新方案,該計劃被疫情凍結3年後復活,且在當下青年危機臨界爆發的形勢下,更像是團委系統的一個試探性政策,彰顯團委官僚機構存在感,並汲取行政資源。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報導分析,中國政府現階段推動青年下鄉計畫,類似毛澤東時代推動的「上山下鄉」運動,不同之處是非強制性,青年可決定自己是否下鄉。但選擇下鄉的大學畢業生多是因沒考上研究所、暫時無法找到城市工作才願意到農村工作,且並無久留之意。
城鄉收入差距大 沒人想在農村定居
過去10年中國經濟高度發展,但城鄉收入差距仍很大,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農村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為2萬133元人民幣,城市地區為4萬9283元人民幣。農村收入對城市青年難有吸引力。
去年從大學畢業的李青向《南華早報》表示,今年初以來一直在江蘇省揚州市鄉鎮政府的鄉村振興計劃中工作,並同時準備公務員考試。她說:「農村工作是一個很好的過渡選擇,每月有幾千元住宿和交通補貼,但除學到做人、政府嚴謹工作風氣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學到,這樣的經驗對未來幫助不大,不會讓你在企業面試時有所加分。很少有青年會如當局希望的留在農村長期定居。」
廣州市大二學生黃瓊則指出,對到農村工作不感興趣,因為看不到農村地區職業前景,「政府只是讓青年在基層政府機構所規劃的職位上做雜事,農村經濟不景氣,畢業生幾乎不可能創業,最多開奶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