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單蔓婷/台北報導)5月28日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台灣女人連線公布「2023凍卵/凍精意向調查」,受訪者不分男女皆有4成表示考慮凍卵凍精。也有77.5%民眾知道使用冷凍精卵需經試管嬰兒流程,但問及是否瞭解法規限定只有「不孕夫妻」才能進行人工生殖,單身及同婚女性都被排除在外?答對者只剩27.4%。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冷凍精卵已成民眾考量的生殖輔助選項,在高需求下,政府應對凍卵凍精方式與過程、解凍使用率、活產成功率、健康風險與副作用等內容有更清楚完整說明。在凍卵凍精資訊中,也應放入法規限制。
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助產學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等團體,26日拜會衛福部提交「行動宣言」,呼籲政府提出凍卵技術相關資訊與法律規範、積極管理凍卵行銷及廣告、擴大人工生殖施行對象、在研擬生殖健康相關政策時也將男性納入考量。
經濟不足、無伴侶是延後生育主因 就業就學不明顯
在1282份有效問卷中,42.1%女性及41.5%男性表示會考慮冷凍精卵;約24%男女正在猶豫中;33%男女表示不考慮。
在考慮進行冷凍精卵的民眾中,75.8%集中於30歲到44歲。考量因素性別差異不大,最常見原因分別是「生養孩子的經濟基礎不足」、「沒有合適的伴侶」以及「沒什麼特別原因,先留下生育的機會」,而非過去討論常見的工作職涯規劃與讀書進修。
選擇「猶豫要或不要凍卵」的民眾,原因多為「擔心費用負擔不起」、「不確定是否要生育」以及「對相關資訊不是很瞭解」。而確定「不考慮冷凍精卵」的民眾,則表示「沒有生育計劃」、「生育的事順其自然」以及「已經懷孕/已經有孩子」。
有趣的是,也有3成「已有子女者」表示還想凍卵、凍精。台女連秘書長陳書芳說,如果國家想要思考少子女化對策,相關的原因都要去討論。
6成男性不瞭解冷凍精卵 生育政策缺乏男性需求
「為什麼我們的調查把凍精也放進來,因為生育不只是女性的事,我們也同樣需要瞭解男性的需求和意向」。陳書芳指出,考慮保存卵子的女性以30至34歲最多,而考慮保存精子的男性,集中於35至39歲。年齡區間雖相差5年,但男性同樣會感受到生育壓力。
相較於女性猶豫是否凍卵的主因是「擔心費用負擔不起」,男性更常因「對相關資訊不瞭解」而卻步,男性對於政策法規的瞭解也更少。
「男性也有凍精需求,可能比我們想像更高,約4成左右」,陳書芳解釋,生育不只和女性相關,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男性的健康也會影響人工生殖的成功率以及孩子的健康狀況。
理事長黃淑英也說,過去人工生殖(IVF)報告中不載明男性的年齡和男性不孕的原因。IVF補助45歲以下女,男性要不要限制?男性的年齡會不會影響人工生殖?「答案是會,但長官表示證據不足」。
黃淑英強調,男性的生育角色很重要,希望衛福部重視這次調查,盼能啟動全國性的冷凍細胞調查,其中也應看見男性的需求。
台女連:凍卵的行銷與廣告令人擔憂
「凍卵是買保險還是買樂透?凍卵並不能讓你的整套生育規劃有完美結局」。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說,醫學強調女性35歲是「生育斷崖」,讓女性的不安與焦慮,也讓凍卵變成一種解套的選擇;而媒體對凍卵的美化,加之名人網紅「現身說法」,更把凍卵形塑成時尚口號。「他們告訴你,凍卵是讓你更有自主性,以數字來講,卻是不存在的」。
黃淑英提醒,凍卵試圖以科技期待,解決女性自然老化以及更廣泛的社會和經濟問題,但凍卵的選擇不應被轉譯成「女性更有能力、更能掌握生育自由」。
對於目前已有縣市先行補助凍卵,各縣市政府之間備受「同儕」壓力。她提醒政府莫忘政策初衷,是緩解少子化?讓女性實現生育自由?還是提升女性自主性?
黃淑英說,政府補助有鼓勵意涵,不應造成社會負面的影響。除了提供完整正確技術資訊、修法避免和現有政策法令相左、完善法令以保障凍卵者的權益之外,也應破解不當的醫學和產業的結合,利用女性的不安與焦慮來賺取利益。台女連期許,未來更多補助或福利能用於友善家庭政策、產假、育嬰假、托育措施及環境改造上,才能真正讓有生育意願的民眾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