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專欄/任內的最後一年,預期蔡英文尚會有何種作為?

  • Line
總統蔡英文12日出席2023國家祈禱早餐會。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12日出席2023國家祈禱早餐會。總統府提供

A A A
2023-05-20 00:00

邵宗海/澳門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蔡英文在2016年當選時,當時舉世囑目的焦點,應也是全世界華人,也是國際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她將如何面對一個「極想整合台灣」的中國大陸?同時,對於她未來主導的民進黨中國政策會將是什麼取向?以及她處理的兩岸關係會是什麼走向?當然更是重中之重。

作者在當時曾引述蔡英文在一本近似她個人的自傳:《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書中所言,在2000年5月陳水扁任命她為陸委會主委時,她已覺得自己站在第一線面對中國來處理兩岸關係,而對於她自己開始主導的「兩岸政策的方向與速度」,蔡英文更是認為這雖是一個全新的經驗,但當她必須為政策負責時,即使是個十字路口,每跨出一步要瞻前顧後,同時每一步都要舉足輕重。所以蔡英文曾說:「當我明明可以有所作為卻選擇不作為時,我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

或許就憑這一點認知的體會,作者就覺得已足夠說明蔡英文在當時面對北京要求她接受「九二共識」時,她不會永遠只是模糊應對,所以她必須要在「瞻前顧後」及「舉足輕重」之後有所回應。況且她在上述《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書中也曾說過:絕對不要在壓力下倉促做決定,也不要讓別人看出你正在承受壓力。

但是,上述的環節的描述,是在蔡英文2016年甫告當選時的觀察以及判斷,可是現在卻是她在當選總統八年任内最後一年,想要預期她在兩岸關係以及美中台之間的互動,尚會有何種作為出現,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嚐試」!

實際上在邁入2024年之前,整個中美台決策層都相繼來迎來新局面。像在中國大陸,習近平在二十大之後已開啟第三個任期,會更加主導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在美國,則看拜登能否在今年11月初的國會期中選舉保住有利執政地位,或說他會否提前變成跛腳總統,也都將影響今後的美中戰略競爭。至於在台灣,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結果,加上即將面臨2024的大選,也可說將確定影響蔡英文最後不到一年任期的執政路線。

所以,作者設法從她的內心想法,來摸索「蔡英文最後一年的兩岸政策」,會不會說在分折起她的兩岸政策時,會有更加細膩,也更加貼近她的想法?同樣的道理,再從陸委會主委任內延伸到七年時間裡擔任總統的作法,去探討尚剩的任期裡,蔡英文對國際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台灣內部民眾對未來走向,應該更有一股深刻的認知。那麼在剩下只有一年的任期内,她對一些重要政策的應對,就可以勾畫出她政策走向的基本輪廓。

譬如說,今年二月十九日的聯合報一篇社論:「蔡英文最後任期想交出什麼成績單?」有提到蔡英文在這最後一年不能只淪為權力保衛戰,應該想想最後的任期要交出什麼成績單?

再依《紐約時報》在今年4月2日一篇撰文評論有指出,蔡英文開創出與美國前所未有的緊密關係,她任內周旋在美中兩大民主和威權強國之間,拓展台灣對外關係,鞏固了台灣地位。文中又特別指出,她面對中國日益好戰的姿態,她在加強防禦的同時,也努力不與其發生公開對抗。

但在台灣媒體的觀察上,則顯出較保留的看法。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日前在他一篇專欄中有提到「後蔡時期」台灣即將面臨的兩岸挑戰,認為台北都無法逃避美台與兩岸關係的敏感課題。但是在現實層面上,台灣卻一再屈服於美國國會議員的軍經利益,或捨棄台灣在地緣政治的戰略價值。

若再以蔡英文在今年元旦談話舉例來說,她確曾罕見提及她注意到習近平的對台用詞和緩,因此在台商春節酒會時也重提願和北京當局展開對話;但未隔多少時間,已接任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的王滬寧,在向來訪的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提出是儘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看起來兩岸好像都釋放出春暖花開的訊息。但後續的發展不甚樂觀。當北京開始提出兩岸會談「必須有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前提時,蔡英文與她領導的相關部門卻開始噤口不言,在在說明兩岸想在蔡最後任內會有所突破,已有極大困難。

另外蔡英文在年初展開中南美洲「民主夥伴共榮之旅」時,《紐約時報》還在今年4月2日撰文評論,蔡英文開創出與美國前所未有的緊密關係,讓她任內能周旋在美中兩大民主和威權強國之間,拓展台灣對外關係,鞏固了台灣地位。

但過去特別是解放軍的屢次鎖台軍演時,使得中共軍方更趁勢戰略東擴,進而壓縮了台灣海空軍的防禦縱深空間。因此,以去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為例,即使國務院與五角大廈都覺得憂慮的敏感行程,蔡英文竟連「撤邀」的能力都沒有,最後卻被台灣媒體認定是「嚴重誤判因而丟失海峽中線的戰略防線」的明證。

所以,蔡英文的「貢献」,並没有提升台灣的成就感,當然在她任內的最後一年,也不會看到蔡英文有後續出訪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