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中國表達願意成為俄烏戰爭調停者後,西班牙、法國、歐盟領袖突然爭相訪問中國。連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近日專訪中,更向習近平發出訪問烏克蘭的邀請。《紐約時報》報導分析,這些歐洲國家領導人等於向美國表明,我們在乎與中國的關係。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去年11月率先主要歐洲國家領袖,親自率團訪問中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緊接著在12月到訪中國。今年3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訪問中國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4月4日將造訪中國。
俄烏戰爭爆發後,主要歐洲國家與美國的聯盟關係更加緊密,反對、譴責俄羅斯發動戰爭,並提供軍事等援助給烏克蘭。
中國是俄羅斯堅定的夥伴,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不僅從不譴責俄羅斯,也從未表達過支持烏克蘭,並提供任何協助。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更因美方射落中國偵察氣球,以及總統蔡英文在中美洲之行過境美國事件更趨惡化。
中國是歐洲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尤其是德國、法國。而北京當局更希望在,中美關係惡化下,對歐洲發揮戰略影響力。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2月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中呼籲,「歐洲的朋友們,要思考我們到底做出什麼樣的努力才能讓俄烏戰爭停下來。我們到底一個什麼樣的架構,才能使歐洲得到長治久安,到底要什麼樣的作用,才能使歐洲真正的實現戰略自主。」
王毅更暗示,美國希望通過這場戰爭削弱俄羅斯,「他們關心的不是烏克蘭人民的死活,也不是歐洲受到的越來越大的傷害。他們恐怕有比烏克蘭更大的戰略目標。」
《紐約時報》報導分析,歐洲領袖爭先訪問中國,將帶來更穩固的經貿商機,也可能滿足「戰略自主」,免受美國影響的訴求。歐洲國家希望美國,不要再催促它們對北京當局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拉脫維亞總理卡林斯(Krisjanis Karins)痛批,這等於讓中國「分而化之」(divide and rule)。
俄羅斯歐亞研究中心主任法倫(Theresa Fallon)分析,歐洲領袖爭相訪中都是為了經濟。值得注意的是,馮德萊恩在中國內部被認定是對中鷹派的人,對此,法倫認為,北京當局可能會利用她的出訪,表明歐洲正在接受中國作為俄烏戰爭潛在調解人的想法。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歐特爾(Janka Oertel)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看到歐洲抱有幻想的做法,很有意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互表兩國堅定夥伴關係,以建立新世界秩序的共同願望。這些歐洲領袖卻到北京表達,要讓中國為和平做出貢獻。真的令人難以置信。」
歐特爾表示,歐洲領袖該警告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裝備、彈藥將帶來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