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事件簿1/四方論戰 美國不逾越,台灣被控管
  • Line

A A A
2023-03-26 00:00

施威全/大學教師、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前言:
《菱傳媒》322出版獨家調查紙本特刊,發表未來事件簿,從台灣、兩岸、國際等將發生的重大事件中,交叉解讀台灣2023、2024可能的國際處境。今天起,也邀請四位專家,從台灣、中國、日本、美國等四方角度,以未來事件簿為基礎,分析國內外情勢,26日先推台灣篇。

美國的一中政策決定台美關係框架,台灣則有經濟實力做為應對美國的籌碼,這是台美關係基本格局。自川普至拜登,美中關係有波瀾,台灣像是太平洋浪濤裡隨波上下起落的船,但終究沒翻覆,因為中美台任一方都沒有逾越框架,基本格局仍在。

中美共構一中政策

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有所差異,但一中政策不是美國單方的主觀想定,而是企圖建交中國大陸時與北京互動下的產物, 美國的一中政策有中國大陸的參與,由美中共同維繫。去年的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風波,美國打擦邊球,強調不支持台獨、高喊一中政策不變的同時,實質動作貼近一中紅線,美國的動作像是小孩子嗆聲「我數到3就要動手」,但美國數「1、2」之後不敢喊3,而是接著數「2.1、2.2、2.3、2.4…2.8、2.9、2.91、2.92、2.93…」,而北京則定調美國此舉是蠶食、掏空一中原則,但中方解放軍也沒有進入台灣領空與領海。美國打擦邊球、北京被動應對,台灣牌是美國球局裡本小利多的方便籌碼。

台灣未必只能完全被動,任大國宰制,兩邊逢源固然是高難度的理想,但兩大之間難為小的處境更須善用台灣的經濟籌碼。總統蔡英文連任後,開放萊豬、台灣在市場准入、降關稅無所獲,換得的是美國要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台灣只能唾面自乾,偽稱「台美貿易倡議」也是一種BTA(雙邊貿易協定)。菱傳媒整理的2023未來事件簿顯示,「台美貿易倡議」進度加快,趕著大選前做為經貿外交的政績,但政府屆時若仍執著硬掰這份協議為BTA,名稱爭議會遮蓋了協議本身可能有的優點。

美國對台灣有給有拿

美國並沒完全苛待台灣、只予取予求,美國對台灣有給有拿,重要的回報是協助執政黨鞏固其權力基礎,國會提案友台法案、議員訪臺、軍售、總統蔡英文過境等議題,美國提供執政黨許多輿論造勢的材料,就內部政治而言,這些也都是總統蔡英文鎮壓得住賴清德、蘇貞昌與民進黨各派系牛鬼蛇神的資本。此刻台灣處境如同陳水扁時代的課題,當年陳水扁一面倒親美換得的是元首走出去,不是台灣人民可以走出去,從美方得到的政治獲益歸於元首未必是人民共享。前總統陳水扁的例子是個警戒,最大的風險是當美中合謀時,從北京到臺北最近的距離是經由華盛頓,白宮出手幫北京控管台灣,兩個老大哥喝令台灣乖乖聽話。閱讀菱傳媒未來事件簿,今年美國沒有大選,北京權力重組已定,兩國內部政治因素相對穩定,彼此有衝突但框在既定的護欄裡,例如新眾院議長麥卡錫已親口說暫無訪台計畫,未來事件簿就應可先將此項排除。

美國面試總統候選人

柯文哲四月訪美將成行,國民黨候選人與賴清德行程未定。美國面試這關是否真關鍵性決定誰當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2012年訪美時,白宮國安幕僚放話給金融時報說美國對蔡英文的兩岸關係政策不放心,媒體一張揚,的確影響了資本家、產業經理人的動態,但是難說這就是敲死蔡英文的重鎚。上次大選前,柯文哲訪美時美國官員直言不支持。美國出手愈來愈粗魯,上述情節都不諱言講給台灣官員聽。國民、民進兩黨如何面對面試?從幾次美國的動作看來,美國首重在「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前提上能聽到個清晰明確的答案,

未來事件簿上標記著幾次重大高峰會,從歷年開會結論以及事後的落實看來,雷聲大雨點小的居多,西方有抗中的共識,但如何在經濟上延續或深化對中貿易,又同時在安全議題上制裁、圍堵,各國走自己的路未必與美國一致。這些會議裡真正可能不全是空談,有一點點具體動作影響產業的,是COP28與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去年的COP27前後,北京與華盛頓相互作球,美國更與烏克蘭簽署了協定在烏克蘭推動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美國強銷給烏克蘭的產業涉及西雅圖、矽谷、德州等地的產業利益,韓國資本也有參與,COP28之後的1個月,台灣總統選舉結果揭曉,屆時美國如何推銷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民進黨若當選,該如何從反核神主牌裡解套?國民黨若當選是否更容易迎合美國?

誰當選是關鍵改變台美氛圍的事件,新的當選人若回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台灣面對美國可以拿中國大陸當籌碼,與北京對話時可以拿美國當籌碼。如果局勢如此,2024的未來事件簿會比2023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