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馬英九訪陸 踽行孤鳥 召魂逝去的中華民國

  • Line

A A A
2023-03-22 00:00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前總統馬英九訪陸是否影響明年大選,金溥聰認為關鍵是馬在中國大陸的表現;矢板明夫則說「有了中方加持的馬前總統,有可能如鳳凰涅槃一般,再次獲得了統派盟主的地位」。相較於金溥聰審慎,矢板的說法譁眾取寵,討喜台灣輿論主流論調,卻是對兩岸關係外行。

馬非統派盟主

馬英九不同於台灣政壇的統派,他任總統時幾次說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沒有第二種解釋」,這話沒有統派敢講。馬英九發言立場強硬,中共私下表達不滿,此類兩岸在政治立場的交鋒,日媒難窺門道。台灣有兩種統派,意識形態統派延續50年代白色恐怖時社會主義青年的理想,接合台灣日據時代文化抗日、工農抗日的傳統,可以批評這些紅統們為中南海派,但無法否定其對左翼世界觀的堅持,馬英九不是他們。經濟統派以大陸為工廠、為市場,不挑戰北京政治威權,有的期待兩岸建立可預測性的交流環境以便趨吉避凶,有的不在意大環境但尋求政商關係維繫特權利益;馬英九在中國大陸無私人利益,不是這類統派。

政治上馬英九的兩岸講法未必等同今日國民黨的實際言行,他像是孤鳥,以前就不是派系與意識形態的盟主。

一中各表如何說出

這次馬英九在陸是否說出「一中各表」,是兩岸政治互動的觀察重點。馬習會時在公開場合馬沒說「一中各表」,密門會談時才講,當時文官幕僚扼惋,也有機關首長認為馬自己脫稿講了「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自己在九二共識之前加了「一個中國」,就算講了「一中各表」也沒用了。吳敦義事後的詮釋有兩種說法,吳曾說他建議馬一定要講各表,講了台灣人都會稱讚;但吳也有另種說法,他說不講各表是對的,因為馬講各表習近平就會講「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反而不利。

「九二共識」源自中華民國憲法立場,這4字是台灣此政治實體與「一中」的連結,「各表」則是在「九二共識」裡力爭「中華民國」的存在。過去兩岸制度化協商平台,兩岸多只講「九二共識」,大陸若在這4字前加了「反台獨」,台灣一定在這4字後加上「一中各表」。總統蔡英文執政後,大陸發言甩開以上慣例,各種場合提「九二共識」時常加上「一個中國原則」的前置詞,深藍大老聽了不敢回以「一中各表」。只有朱立倫是例外,他於新北市長任內見劉結一時,劉結一講了大陸版本的九二共識,朱立倫回應說台灣方面的談法不一樣。馬習會以來「一中各表」多失聲了,馬習會位於新加坡,是否公開說出「各表」尚有諸多糾結,此次馬訪陸,在對方的土地上,「一中各表」說或不說?公開說?密門時說?與陸方官員會面時說?公開演講、與年輕人座談時說?

聽其言,「一中各表」只是一項,馬英九是否將再一次說出「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主動在九二共識之前加了「一個中國」?他總傾向於原原本本地把道理講清楚,可惜政治講感情不講道理;若要講道理,也不是一句話可以解決的,要有場景、鋪陳、附和與詮釋,更重要的是讓人聽得懂,進而煽動群眾。此次出訪,別有特色,台灣「大九學堂」青年同行,以年輕人為場景能否鋪陳出接近新世代的論調?對年輕人而言,台灣在國際上不是中華民國,只是中華臺北,中國的詮釋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壟斷,曾經強調「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沒有第二種解釋」的馬英九如何在兩岸年輕人同台時彰顯中華民國的存在?

中華民國在大陸只是遺跡?

觀其行,馬英九將訪行程,中山陵、南京總統府、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武昌起義紀念館、張自忠陵園、重慶抗戰遺址,這是民國史的旅程,強調大好河山曾是中華民國的土地,有中華民國奮鬥過的歷史。馬英九的中華民國史,不同於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110歲時,蔡英文的雙十演說談「中華民國台灣72歲」,馬英九爭奪中華民國詮釋權,可以凸顯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史只是斷代史。但馬訪陸也呈現了,從武昌到南京、重慶,中華民國也是斷代史,民國史在大陸,終究是遺跡,不是現在式,更不是未來式。

即便是中華民國在大陸這部斷代史,也不該只是1949移民台灣者回原鄉瞻仰的歷史,中華民國不是只有外省人,翁倩玉的祖父翁俊明,參與抗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學生,受孫文委託擔任同盟會駐台通訊員,在民國2年和杜聰明一同帶病菌前往大陸想暗殺袁世凱;臺北師範學校學生李友邦,曾加入臺灣文化協會抗日,後就讀黃埔軍校,在浙江省金華成立抗戰武裝力量「臺灣義勇隊」。這些是台灣人參與的中華民國歷史。

馬英九赴陸,不該只是外省人回鄉掃墓,更不該只是尋史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現代式,馬英九當有清楚表示;中華民國的未來式,大九學堂的台灣年輕人屆時更可在大陸大膽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