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萬人被救助體系排除!民團搶救貧窮族群 推民間版《社救法》修法草案
  • Line
立委范雲呼籲跨黨派支持《社會救助法》修法,保障國人享有尊嚴適足生活。林啟弘攝

立委范雲呼籲跨黨派支持《社會救助法》修法,保障國人享有尊嚴適足生活。林啟弘攝

A A A
2023-03-21 14:30

(記者單蔓婷/台北報導)立委范雲與「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共同召開記者會,發布立院首部民間版修法草案。修法聯盟推估,「台灣政府不承認的實際貧窮人口可能超過2百萬人」,且現在只有不到5%的無家者具中低收入戶資格,這是《社會救助法》遺漏貧窮經驗者的最大証明。

據芒草心推算,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25,948元,低於中位數60%(195,569元)的貧窮人口約280萬。但2021年正式列冊的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合計僅60萬8,256人,相當於高達220萬的弱勢者難以進入社會救助體系內。

范雲指出,關乎民眾申請低收、中低收的《社會救助法》超過10年沒有大幅修正,造成我國法定貧窮人口數,遠低於實際處於貧窮的人數,相較日韓不到十分之一。落差源自有問題的貧窮線定義,與不合時宜的審查規定。聯盟喊出,社救法要升級,貧窮者的聲音進入國會。

「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由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台灣社區實踐協會、崔媽媽基金會以及興隆會所社工團隊攜部分精障會員串連組成。聯盟所推出的民間版草案,大幅翻修不合時宜的諸多規定。

除了將法案名稱修改為「適足生活權利保障法」,民間版草案修法重點還涉及居住弱勢者未被列為救助對象、「虛擬所得」扭曲了審查標準、要求居住地與戶籍地一致、斷崖式的取消扶助、缺乏預防無家可歸的制度、不在乎適足生活的基本人權等不足之處。

社救法偏重家人互助和虛擬所得  巫彥德批評不符實況  

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認為,只有不到5%的無家者具低收中低資格,這是《社會救助法》遺漏貧窮經驗者的最大証明。

他批評,「戶籍需與實居地一致」、「家戶所得需合計」以及「虛擬所得」,經常卡住無家者、身障、老人等弱勢者申請低收入戶資格。像是有勞動力卻無法提出所得証明的人,會被預設你有虛擬所得,「你在可以勞動的年齡中,只要想要,一定可以透過工作賺錢」,巫彥德認為,這些都是不符合社會事實的假設。

芒草心秘書長李盈姿分享55歲女性無家者遭遇,當事人戶籍在雲林,在台北租屋,因需定期洗腎而失去工作,流落街頭。她想申請低收,卻被「實居地與戶籍地不符」法規卡關,外加兒子名下有不動產,至今未能通過審核。

「家人互助是事實,互相傷害也是事實」,巫彥德補充,核定福利資格時收入與財產會與家人合計,雖然是預設「家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但事實上更多多當事人即便在同一個家庭中,難有互助的事實,或根本沒有來往,但是財產卻被合併計算,顯然與事實不符。

巫彥德點出,不到5%無家者有中低收入戶資格,這正是社會救助法遺漏貧窮經驗者的最大証明。菱傳媒攝
巫彥德點出,不到5%無家者有中低收入戶資格,這正是社會救助法遺漏貧窮經驗者的最大証明。菱傳媒攝

不合時宜的審查規定  讓220萬辛苦人被救助體系排除

「台灣政府不承認的實際貧窮人口可能超過200萬人,落差源自有問題的貧窮線定義,與不合時宜的審查規定」,芒草心倡議專員王今暐指出,根據芒草心的推估,被排除在社會救助體系之外的貧窮人口約有220萬人,170萬餘家戶。

王今暐以2021年行政院主計處資料為例,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是325,948元,這個數字的60%是195,569元。低於這條線的底層貧窮人數有多少呢?大約是全國人口數的12%,約280萬5千人。但2021年正式列冊的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合計僅60萬8,256人,也就是有220萬的弱勢者,不在社會救助體系內。

芒草心倡議專員王今暐推估,台灣政府不承認的實際貧窮人口可能超過2百萬人。菱傳媒攝
芒草心倡議專員王今暐推估,台灣政府不承認的實際貧窮人口可能超過2百萬人。菱傳媒攝

全有全無的福利二分  讓貧窮家的孩子無法脫貧

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社工馬明毅服務的案主中,有四成無法取得福利資格。他認為,現行法將資格二分為「有」或「沒有」的福利二分,對貧窮家庭的孩子非常不友善。

馬明毅舉例,一些低收跟中低收家庭的青少年,就學期間雖可憑低收身分減免全部學雜費,但當他們打工兼職負擔生活開銷,「他會被報稅,他的收入被列計到家庭收入,隔年『低收』或『中低收』就被取消」。這群貧窮孩子,在求學和打工分擔生活費的處境中,被迫做選擇。也有部分孩子因此就去找沒有勞健保不用報稅的工作,「對於他們的權益來講,有很大的損害」。

興隆會所社工林建宇也以安康平宅為例,當案主家庭所得擺脫低收入戶身分,反而是他們失去住所的開始。林建宇建議應提供「階梯式的脫貧機制」,根據貧困者的收入增加,遞減補助金額。而非讓貧窮者因增加收入,補助完全取消,反而更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