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習近平在中國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的閉幕講話,〈日經新聞〉的標題強調「習呼籲推進科技自主、統一台灣」,其實習談科技自主約50字,佔講話全文不到3%;談台灣也只110多字而已,〈日經新聞〉突出的主題未必是習近平講話的重點。〈華盛頓郵報〉報導與〈日經新聞〉類似,也提到「習近平強調自立的科技能力」,其文意接近習近平的原稿,不過標題「習近平承諾在與西方的競爭中建立鋼鐵長城」,則太跳躍,習近平的原文是「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鋼鐵長城」,鋼鐵長城四字不是拿來對抗西方國家。〈衛報〉比較重分析,有兩篇文章談此後中國如何看世界以及「習的中國展望主導世界舞臺」,這些標題也不是習講話的最關鍵重點,而是〈衛報〉聽其言並觀其行,解讀中國大陸近日外交做為、習近平即將的出訪而深度分析。眾報導形塑中國蓄勢待發、張牙舞爪的姿態,其實偏離了整個講話的基調。
外媒各自有其報導重點,以回應讀者的關注,不足為奇。中國大陸官媒也頗精彩,人民網「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一文,照抄了90.1%的講稿,這是一篇不敢摘要的報導,或許人民網慣例如此,習近平的講話字字珠璣不能也不敢整理重點。央視網表現大膽多了,以「習近平:恪盡職守夙夜在公,為民服務為國盡力」為題,把習近平講稿一開頭對人民的承諾下成大標。清朝文學侍從阮元以詩暗喻乾隆為虞舜,被拔擢為高等,今日央視古韵儼然。
台灣輿論長期有論調認為兩岸將有大事,聳動更甚外媒。趨勢專家范疇於2020年春季於民進黨中常會報告時認為「應有在3個月到3年就有可能發生台海戰爭的心理準備」;2020年8月美國前中情局副局長莫雷爾(Michael Morell)、前參謀長聯合會議副主席溫尼菲爾德(James A. Winnefeld)發表文章,認為中國將於2021年美國新總統就任期間武統,台灣競相報導;2021年范疇也有「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的主張;去年媒體有「2023兩岸不樂觀」、「中共和平統一主張消聲中」的看法。相較於輿論疑懼武統的氣氛,檢視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向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講話,沒有上述浮誇的預兆。
此次講話談港澳與台灣時,先以「扎實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統一大業」為開場,之後論及港澳提了一國兩制,談到台灣時沒提,僅談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習的此次談法與他在上屆(2018年)人代大會一次會時的講法類似,當時他談港澳時提了一國兩制,提台灣時並沒講。2013年12屆時則不管是談港澳或台灣,都沒用上一國兩制四字。
2013年時習剛上任,兩岸制度化協商進行中,他的講法對兩岸關係輕輕帶過;2018年時台灣已換黨執政,執政黨否認九二共識、制度化協商停止,習近平對台灣問題有較強的措辭,不只講了九二共識,也談了九二共識的核心要旨「一個中國原則」;此次則加了「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回應當今的美中台局勢。除此之外,2013年時習說「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2018年說「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今年的文字則是「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對大陸而言「和平發展」本是統一的同義詞,是沒有統一字眼的統一主張,2013年時講了和平發展沒「統一」,2018年與今年則特別標舉「統一進程」,強化談話的硬度。
今年人大講稿裡沒把一國兩制與台灣問題併聯,調性比去年的幾次官方宣示還軟,未必代表政策有變,而是連著三屆的人大講話調子都如此。2022年8月大陸提出第三份「台灣問題白皮書」,2022年10月習近平發表二十大報告,才是較詳盡的立場宣示,此次習的演講應看成是既定政策的延續。
從第三份台灣問題白皮書、二十大報告到最新的人大閉幕演講,大陸沒有要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遑論動用武力。習近平的講話一開始講願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文章末尾講達成願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意謂必須中共領導、習近平集權才能創下歷史勳業,中間較具體的段落則是:
第一談「高質量發展」。
第二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相較於「高質量發展」,先講發展,後講分配,這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宣示。
第三談國家安全。對內講穩定、對外講主權。
第四談港澳台。
第五談「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整個演講先談個人再談大局,然後總結於黨與個人領導;談內政再談對外。這是中共建構政權合理性的路線圖,中共著眼的內外事項繁多,台灣問題並不是當下北京優先順序清單裡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