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藥納保不易!從申請到給付平均787天 乳癌病友苦等不到也用不起

  • Line

A A A
2023-03-16 00:00

(記者單蔓婷/台北報導)台灣乳癌發生率、死亡率持續成長,更是年輕族群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影響年輕女性職涯與生育規劃。但早期乳癌健保藥物,卻成為病友「等不到」與「用不起」的痛。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研擬癌症健保總額。

乳癌新藥研發快速,但以惡性較高的HER2陽性乳癌為例,自2010年將第一代標靶藥物trastuzumab納保後,12年來再無新藥納入建保給付。治癒效果較好、復發風險較低的新藥,病友必須自費,平均一年花費至少百萬元,讓人卻步。病友只好選擇健保藥,增加復發風險或放棄治療,都屢見不鮮。

39歲以下病友付不起  七成八放棄自費用藥

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7成以上癌症病人需要新藥續命,7成5癌症家庭面臨金錢與生命拔河。然而觀察過去10年間,癌症新藥從申請健保到給付生效,平均等待期是一般新藥兩倍,2022年更達787天。

乳癌病友協會(TBCA)理事長黃淑芳說,「新藥難給付,已是老生常談,無論是哪種疾病的新藥,健保署回覆的公文都會很穩妥,說平均13.2個月,但若加上來回拉鋸,700多天是常態」。

2022年TBCA邀請834位病友與235位家屬,進行醫療滿意度需求調查,近7成受訪者(69.1%)表示選用自費治療藥物負擔沉重,其中更有76.3%是39歲以下的年輕病友。而在選擇自費藥物的考量上,4成受訪者(40.2%)表示曾因經濟因素,不使用自費藥物,細看39歲以下放棄用藥者更高達78.3%,是整體病友的近2倍。

健保署雖從2004年起持續推動「乳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但該方案是健保署提供醫院作乳癌治療的申請計畫,並未直接緩解病友的經濟負擔。只要是健保未給付的藥品,或治療方式,都須自掏腰包。

癌症新藥財源  薛瑞元傾向從健保總額處理

《癌症防治法》20年未做大幅修正,經常被批評落後國際發展,因此立院衛環委員會本周加速審查立委針對《癌症防治法》的八個修法提案,其中最受矚目的第16條正與癌症病友團體倡議多年的「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相關。

吳玉琴等立委主張,​​為了有效提升癌症病友們新藥的可近性,改善因各種審查機制,而遲未能獲得新藥的困境,應在健保體制外,以額外財源建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2023年健保總額8000多億,新科技新藥佔45.57億,立委賴惠員主張,除了設置癌症治療基金,她建議可以考慮研擬癌症健保總額,但關鍵在於,是否排擠現在的總額?薛瑞元表示,「目前採取的策略是,先從健保制度裡面處理」,對於另設基金要另外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