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問題/中國債務風暴成形 陷危機!強推「動態清零」成經濟地雷

  • Line

A A A
2023-02-06 00:00

(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過去3年為徹底貫徹「動態清零」政策、全員核酸檢測制度付出沉重代價。美國財經媒體彭博推估去年中國預算赤字將達8.77兆人民幣,創歷史新高紀錄,北京當局恐難利用財政支出撐住經濟發展。不少城鎮陷入債務困局,在這個寒冬已沒法提供足夠家用天然氣,凸顯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加劇中。

彭博(Bloomberg)依據中國財政部統計推估數據,去年中國預算赤字達1.3兆美元(約8.77兆人民幣),比2021年大增51%,還高於2020年疫情初期創下的8.72兆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紀錄。

去年地方政府債利息逾1兆人民幣

各地方政府為貫徹「動態清零」封控政策、全員核酸檢測,幾乎都導致支出大增、赤字增加。北京市去年在COVID 19疫苗、檢測、隔離等相關公衛支出將近300億人民幣,財政赤字年增55%達1440億人民幣。上海市在去年上半年經歷痛苦兩個月封城後,全年財政赤字比2021年暴增171%。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出,廣東省過去3年用在疫情管控、檢測費用已多達220億美元(約1438億人民幣)。

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狀況下,只能透過「以債養債」苦撐下去。綜合中國財政部統計數據、澎湃新聞報導,2022年中國地方政府債高達7兆3676億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紀錄;2022年中國地方債餘額為35.1兆人民幣,全年利息支出首度突破1兆人民幣大關,達1.12兆人民幣,年增多達20.8%。

中國各地方政府償還債務壓力爆表,去年透過發新債償還舊債本金的規模達2.39兆人民幣,比重高達86%,真的以財政資金償還的規模僅3858億人民幣。CNN報導分析,至2022年底,中國未償政府債務超過 123 兆元人民幣(18 兆美元),其中近 10 兆美元是由市或省支持的高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所欠下的「隱性債務」。

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認為,中國債務危機正形成一場完美的風暴,北京當局面臨自己創造的經濟地雷。

債台高築導致寒冬沒足夠暖氣可用

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難以突破困局下,僅能減少運輸服務、減少燃料補貼費,但減少燃料補貼費,讓許多中國北方民眾在這個寒冬苦無足夠暖氣可用。

根據中國媒體天目新聞、美國《紐約時報》、CNN報導, 湖南省、廣東省播部分城市因預算不足而一度暫停公車服務。2022年底到2023年1月,河北省南宮市、邢台市、保定市、邯鄲市都出現天然氣不足情況,不僅餐廳無法營業,連老人、小孩晚上都被凍醒。山西省有高層大樓窗戶上貼的大紅色春聯,不是寫上「福」,而是「冷」。

黑龍江省鶴崗市去年初成為第一個因債務困境被迫財政整頓的城市,而根據中國國務院規範,必須削減基礎設施項目支出,減少政府對產業補貼。但這導致鶴崗市誠銘供暖有限公司在1月3日、氣溫達到零下26度時突然公告,「因煤價大漲,多次向主管機關申請補助未果,因此無法繼續提供服務,呼籲居民做好保暖工作。」

中國財政部公文表明中央堅持不救助

大量民眾僅透過社群媒體發文抱怨,北京當局儘管要求各省市提供足夠能源讓民眾過冬,卻表態撒手不管地方政府陷入債務困境的態度。中國財政部在1月8日在一份針對地方政府的聲明更明白指出,「誰家的孩子誰抱。中央政府堅持不相助原則」。

榮鼎諮詢中國分析師馮艾倫(Allen Feng)、賴特(Logan Wright)合力撰寫的報告指出,「一旦有地方政府開始違約,就表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政府擔保失效,違約件數將如滾雪球式的暴增。而金融式具有連動性的,小型的城市,以及與地方政府關係深厚的商業銀行將受到嚴重打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放棄「動態清零」、全員核酸檢測政策,正打算全力拚經濟,針對地方政府債務困局,可能會再增加地方政府債規模。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劉遙( Adam Liu)向CNN表示,習近平的首要之務擺在經濟快速復甦,債務問題已經擱置一旁。彭博綜合經濟學家意見預期,北京當局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放緩,經濟成長力道將主要依靠消費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