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國防部軍備局代號「獵豹專案」研製兩輛105公厘輪型戰車,2022年12月底完成研發測試,還以最困難的「動對動(即行進間對運動目標進行射擊)」射擊作為成果展示,精準命中目標。知情人士透露,軍備局將在今年執行「初期戰術測評」後,由陸軍評估「小批量」量產該款戰車,但為降低被敵人偵搜度,車身高度將降低30公分,藉此提升戰場存活率。
為滿足陸軍「快速機動」作戰要求,提供聯合兵種營具備跨區增援、快速打擊能力,軍備局以代號「獵豹專案」編列7億7884萬元,用雲豹8輪甲車的M2樣車為基礎,研製2輛M68A2 105公厘輪型戰車,全案預計從2019年到2023年間,以5年時間完成兩輛原型車研製。
根據國防部公開預算書內容,軍備局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研製案時程為2019年為武器系統規劃、料件獲得及專業訓練;2020年為系統整合、技術指導;2021年為整合測試;2022年2輛戰砲原型車進行研發測評;2023年為初期作戰測評。
據了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勇武計劃室」負責戰車砲、砲塔與射控系統,原打算以商購方式向美國沃特夫利特兵工廠(Watervliet Arsenal)採購兩門全新的M68A2 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但因諸多問題而解約,中科院與軍備局只好啟動替代方案。
此替代方案依期程要整合出砲塔與兩輛原型車試製,去年5月要在軍備局大福兵試場進行105公厘低後座力戰車砲試射,在全數符合規範狀況下,再進行戰車砲與M2樣車的整合工作。隨後在陸軍南測中心進行全車的實彈射擊與系統整合與研發測試工作,包括靜止射擊固定目標靶、行進後射擊固定目標靶、靜止射擊活動目標靶以及行進間射擊活動目標靶等驗證。
去年12月中旬,軍備局在所有驗證都符合原規劃標準後,邀請副參謀總長主持研發測試成果展示,副參謀總長還特別挑選等級最難的「動對動射擊(即行進間對運動目標進行射擊)」要求展示,展示結果讓在場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軍備局及中科院等單位都對研發優異成績感到滿意,參謀本部為此核定依期程在2023年完成2輛樣車的初期作戰測評。
不過陸軍司令部、專家學者及砲校資深教官都認為,獵豹專案2輛樣車的砲塔與載台配重出現不平衡問題,導致戰車砲射擊時,載台會出現抬舉狀況影響射擊命中精度;另外,樣車車體過高隱避性不足且衍生敵人偵搜及敵火砲攻擊面積過大等疑慮。
國軍資深將領表示,目前砲塔與載台配重已完成調整,至於車身過高問題,經電腦系統重新設計與調整,可從現行樣車高度降低30公分,但車內空間不變仍可提供身高170公分人員在車內進行火砲裝填作業。該將領強調,降低30公分的105砲車將從量產型的小批輛車開始製作,而現行的2輛樣車仍將繼續在今年內完成初期作戰測評。
軍備局強調,研發105公厘口徑輪型戰車,是依陸軍作戰需求所訂功能、規格等進行研發,可發揮打擊力和機動力,與主戰車構成長短相輔之地面火力,遂行國土防衛作戰任務。
此外,由於輪型戰車的速度優於一般履帶型戰機,因此未來105輪型戰車將取代已汰除的M41戰車,編裝在新成立的聯合兵種營內,以達到跨區增援、快速打擊戰力。
105公厘輪型戰車所使用的8輪甲車M2樣車載台是採採流線化設計,側邊裝甲從原本水平改為傾斜,提升抗彈能力,操控性能也較前一代大幅提升,將原本4輪轉向進化至6輪轉向,讓迴轉半徑由原本11公尺縮小為9公尺;引擎沿用前代,全新設計傳動軸,結構更為精簡,讓動力輸出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