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雇主與移工語言溝通困難 家總推「共融支持」創造三贏
  • Line

A A A
2023-01-06 00:00

(記者單蔓婷/台北報導)光台北市就有3.8萬家庭看護移工,居全台之首,但聘僱移工就可減輕照顧勞務嗎?勞動部調查顯示,6成以上雇主仍需與移工輪替照顧家人,而受挫雇主中近6成將問題根源指向「語言溝通困難」。家總推出「移工共融」計劃,希望移工和被照顧的家庭共融、共好。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看見雇主/照顧者、移工和被照顧者之間,往往因為語言溝通不良產生爭議,進而影響照顧品質。去年家總承辦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聘僱移工家庭共照支持計畫」,訓練28位具備長照知識、能使用跨國語言的「通譯老師」進入聘僱移工家庭,協助解開因語言障礙而生的誤會,並共識規畫三方合意的照顧模式。

2022年社工團隊搭配通譯老師已走訪372個家庭,2023年將微調執行方式,推出「打造移工共融新家庭」計畫,繼續將長照資源和照顧技巧帶進聘僱移工家庭,讓雇主,移工和被照顧者共融、共好。

印尼華僑貴琳老師過去一年間,每月至少拜訪10個移工家庭,協助雇主與移工翻譯溝通。單蔓婷攝
印尼華僑貴琳老師過去一年間,每月至少拜訪10個移工家庭,協助雇主與移工翻譯溝通。單蔓婷攝

具備跨國語言和長照知識的通譯老師  走進聘僱移工家庭

「移工常常聽不懂雇主講什麼,聽不懂,就不敢做,因為做錯會被罵」。曾服務於移工交流協會的印尼華僑傑夫老師點出,語言不通會讓雇主和移工家庭之間產生誤會。

傑夫說,移工來台之前的語言培訓「只有一點點」,比如你、我、吃飯、洗澡,很簡單的日常用語,「很多阿公阿嬤都是講台語,那要怎麼辦」?

「每次我們離開,最依依不捨的就是移工,難得有一個人可以跟她講同鄉的語言」,曾服務於於外籍移工申訴專線長達8年的印尼華僑貴琳老師,也在警察局、勞工局、移民署當翻譯,過去一年間,她每月至少拜訪10個移工家庭。

「移工跟我說,『我已經按照他(雇主)吩咐的行動,他們還是不滿意』」,貴琳認為,語言不通是最大問題。

貴琳觀察,被看護者往往是雇主父母,雇主指責移工「都不協助我爸爸媽媽運動」;長輩卻向她吐露心聲,「運動好累,可不可以不要做」?而如果移工轉述長輩的話,更可能遭雇主質疑「你是不是想偷懶」?

「我們去家裡就會幫忙協調,長輩的運動可不可以分多次?每一次時間少一點?這都需要我們來溝通」,貴琳說,「我這才意識到原來家庭移工對於翻譯也有這麼大的需求」!

督導吳盈瑩介紹,家總社工團隊與通譯老師共同走訪了372個聘僱移工家庭。單蔓婷攝
督導吳盈瑩介紹,家總社工團隊與通譯老師共同走訪了372個聘僱移工家庭。單蔓婷攝

聘僱移工仍可搭配使用長照2.0  多數雇主不知

移工不熟悉台灣就上工,這並非單一家庭面對的問題。家總督導吳盈瑩指出,移工不了解台灣的文化脈絡及照顧資源,對於如何照顧、照顧技巧與生活都不熟悉就進入家庭,導致磨合困難或磨合時間長。

不僅移工對於照顧技巧一知半解,不少雇主家庭對於聘僱移工的同時,仍可搭配使用長照2.0,也一樣陌生。以2021年全國約21萬聘僱移工的長照家庭,經衛福部統計其使用長照服務僅6萬2,572人,使用喘息服務人數更是少數僅1萬7,225人。

若移工週休一天,7成雇主會安排由家人照顧,使用長照2.0的喘息服務或居家服務合計僅占14%。

「當移工從自己的家庭出發,到雇主家庭工作,雇主的家庭也就從私人領域變成公領域」,吳盈瑩介紹,家總把長期照顧、社區福利諮詢、移工訓練、轉介服務等資源鏈接起來,透過經過訓練的通譯老師,整套帶進移工聘僱家庭。

和北市勞動力重建處的合作,在2022年告一段落,家總完成903案的家戶關懷服務,其中和通譯老師一起走進372個移工聘僱家庭。吳盈瑩說,去年因應疫情,部分課程活動轉為線上,沒想到移工參與的人數反而增加近三倍,顯見服務有需求。未來家總仍持續推動聘僱移工家庭共融服務,透過專業人員搭配通譯將服務、資源帶入長照家庭,打造友善照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