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正專欄/因應黨政分離 蔡英文布局內閣改組的戰略思維
  • Line

A A A
2022-12-30 00:00

王正寧/主筆
 
九合一選舉慘敗逾一個月,內閣改組幅度多大?蘇貞昌是否留任?仍舊撲朔迷離,但卻是攸關民進黨新年「運勢」。相較於黨中央確定副總統賴清德入主,確定黨、政分離,剩下不到一年半任期,蔡英文總統勢必更緊抓「政權」,避免跛腳甚至斷腿;但在維繫民進黨執政權這個共同目標,會配合她認可「適合的總統接班人」,還是會有另一個「更適合」或「最適合」的總統接班人? 

走過2018年的衰運,2020年開始「否極泰來」的民進黨,一路走好運。從不被看好的總統大選到幾乎大勢底定的四項公投,可謂關關難過關關過,而且都漂亮闖關成功。當然也因為勝利來得「容易」,這個政府更加「靠勢」,已經遺忘慘敗的記憶,當在野黨立委在國會已經無法依憲法機制制衡這隻巨獸,壓抑許久的人民只能透過選舉,這個直接民主的方式,教訓這個「傲慢」和「失能」的政府。 

可以說,民進黨或蘇內閣把自己的「好運」給玩完了。擁有絕對的提名權力,蔡英文承擔絕對責任本就著毋庸議;但整個社會漫延「討厭民進黨」、「教訓民進黨」的氣氛,又豈是個別候選人能夠扭轉乾坤或螳臂擋車?即便綠到出汁的南台灣縣市,或政績表現名列「前段班」的高雄市,就算贏也贏得不夠漂亮,屏東、台南更是險些翻車。 

有論者認為,九合一選舉畢竟是地方選舉,行政院長不需背負成敗責任。但閣揆是「最高行政首長」,而且眾有周知蘇貞昌是解嚴以來任期最久、權力最大的行政院長,既然九合一選舉是地方選舉,無涉國家認同,等於就是內政總體檢,政績能否贏得民心自是選舉勝敗關鍵。再者,之前包括國、民兩黨的閣揆已經「示範」敗選請辭,顯然已成慣例;況且,憲法增修條文通過後,立法院已無需行使閣揆同意權,總統隨時可以視政治情勢轉變任免行政院長或改組內閣。 

當創下民進黨史上縣市長選舉席次最少紀錄,加上幾項民調都顯示蘇貞昌滿意度呈現「雪崩式」下跌,不論基於責任政治或是人民的觀感,甚至是為了止血,挽救低迷的士氣,「砍掉重練」已是不可免,而且綠營比藍營更希望看到超前部署的「戰鬥內閣」。只是之前有賴清德斷然請辭閣揆,讓黨政運作因缺乏轉換過渡期而陷入大亂的經驗,尤其年底進入立法院預算審查重頭戲,因此,會期結束做通盤檢討也是不得不的決定。 

服用4年「權力的春藥」,蘇貞昌自然是想方設法尋求「延任」,但在人民滿意度與蔡英文信任度的考量下,「求新求變」已勢不可擋。過去因為「蔡蘇體制」運作順暢,面對幾項挑戰也順利過關,重點是沒有合適人選,如今蔡英文「理想」的口袋名單不只一人,雖然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因為碩士論文判定抄襲,被台大撤銷學位而「陣亡」,但從前副總統陳建仁到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都是夠分量的人選。 

鄭文燦有望「轉進」副院長,但陳建仁或是顧立雄誰出線則有不同的戰略意義。陳、顧是蔡英文絕對信任的人,派系認同度也高;顧立雄從政經驗並不長,但仕途卻如坐直升機,關鍵是能夠「不負所託、使命必達」!尤其在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和金管會主委任內,強勢領導力和執行力展露無遺,加上沒有參選的意圖,鎮守行政院,不僅蔡英文安心,更能在2024發揮「全方位」戰力。 

陳建仁在九合一落幕後,持續以榮譽總會長身分參加各縣市「小英之友會」活動,在全台各地走透透,始終被視為英系2024的一步「活棋」。由陳建仁組閣,上有蔡英文、下有鄭文燦加持,只要任內沒有失分,甚至做出成績,在補強欠缺「行政經驗」這個弱項,逐鹿中原更有底氣;保持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勢,也顯示英系在大位競逐賽中仍未死心,但朝中無人的陳建仁,會不會淪為另一個參選台北市長的陳時中? 

閣揆角力賽最後誰出線?成為明年開春政壇最重要的大戲,藍綠政治人物引頸期盼,也各有所願,新年的新局牽動2024的戰局,如何出招,或可一窺蔡英文的「內心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