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秋燕/台北報導)台積電到美國投資設廠日前舉行移機典禮,「矽盾瓦解」、「美國掏空台灣」的言論隨之而起。黑熊學院創辦人沈伯洋表示,這是中共近期利用晶片供應鏈的全球布局,擴大「疑美論」認知作戰。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資深副執行長李淳指出,台積電去美國生產,是美國尋求「經濟安全」手段,關鍵在維持美國的安全備援,並非將台積電移植到美國。
黑熊學院13日舉行「半導體世界盃,全球輸不起的晶片戰 」為題的座談會。沈伯洋指出,有關於台積電的論述,從2021年12月就開始,一開始說的是如發生戰爭,要炸掉台積電,中共根本不會有任何戰略優勢,這樣的言論別容易吸引投降主義者。不到半年,出現「即使戰爭不爆發,美國也會把台積電移到美國」。美國媒體彭博10月有篇中共攻台,美國將協助撤離台積電的晶片工程師的新聞發出後,隨著台灣媒體跟進報導,再加上在地協力者等炒作,使得疑美論的論述廣泛傳播。
沈伯洋指出,中共對台散播各式陰謀論、疑美論,需要以半年到1年來觀察,透過長期鋪陳、鋪梗,讓台積電相關陰謀論出現在眾人視野當中,使人半信半疑,等到台灣媒體、社群網絡一起加入討論後,便會大幅度散播,此時便很難再改變相信「美國吃定台灣」、「美國出賣台灣」的人。他提醒,⺠眾在接受可疑資訊時應透過資訊查核管道,得到專業的論述,並且不要落入「資訊迴避」與「政治冷感」的陷阱。
李淳指出,大量電子代工過去都依賴著中國,美國在追求供應鏈風險分散的策略下, 需更拉緊台灣,才能做最好的風險管控。針對去台化的言論,台灣是「先發隊友」,而非競爭對手。從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移機典禮出席美國貴賓,包含3大客戶蘋果執行長庫克、 NVIDIA黃仁勳、AMD總裁蘇姿丰,以及美國總統拜登就能知道,美國不僅要拉緊台積電,更不可能透過設廠美國來扶植英特爾代工,AMD、NVIDIA與英特爾是競爭關係。
李淳指出,台積電3大優勢在於科技領先、客戶信任、經驗累積,其中客戶信任尤其是砸大錢也無法換來的,在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風險下,即使設廠美國價格高昂,也是需要的保險。
現代文化基金會研究員陳冠憲致詞時表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廠2026年完工後,年產60萬片晶圓,對比目前台積電在台灣年產1356萬片, 僅佔4%,去台化言論顯然不成立,更別說掏空台灣。
此外,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計畫在台灣投資300億,又在南韓投資約60億台幣,若「去台化」成立, 這樣的投資未免太不合邏輯。不僅艾司摩爾,從2021年迄今,日本ADEKA、德國默克、日本住友電木相繼宣布將在台灣投資數億到數百億不等半導體相關設備與廠房。
陳冠憲指出,美國自2020年便邀請台積電至美國生產,當時鎖定在2024年生產5奈米成熟製程, 月產能僅兩萬片,合理推斷是特殊用途,而非消費性電子產品,多半是軍武相關,可以不計開發成本的特殊晶片,2022年在是預計在2026年能夠量產3奈米,年產能60萬片,但這兩者是備用備援的概念,為確保美國本土有基本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