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俄軍開戰,英美情報神準 台灣國安局有著墨
  • Line

A A A
2022-12-10 00:00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俄羅斯陷入烏克蘭戰爭泥淖,西方輿論多認為莫斯科當局情報失靈、決策封閉,影響普丁的判斷。情報失靈往往是政治人物卸責的藉口,真相到底如何難釐清,因為情治工作者隱匿於公眾視線外,無法挺身辯解。相對於俄羅斯情報界的諱莫如深,烏克蘭戰爭發動前後,英美情報界相對高調,除了事前一再警示俄羅斯將要開戰,開打後情治首長對俄軍情勢常有公開評論。

西方輿論對英美情報界評價高,台灣國安系統對其表現也有些見解。包括國安局在內的某些單位與機關,雖然尚未見整套的深度研究專案,但相關分析在幾次上呈或內參的文字裡可看到。有國安工作者認為,雖然「陳教授」指導論文爭議連連,但陳明通接掌國安局後,確實重視情資分析能力,文職官員的表現受重視,升遷比以前順,學有專長的軍職者也有表現平台,得以不汲汲營營靠人脈轉進、佔缺、升官。各單位主管常引述陳明通指示,要求情報不能靠抄襲、要研析,國安局對情資品質的要求也影響了其他國安機關與單位。

英美情治圈在此次戰爭的作用,不只是提供的情資夠靈光,也是英美決策高層敢於使用,不惜公開情報內容,積極且重複地揭露俄國軍事動態、俄國決策圈的思考,包括俄羅斯計畫用栽贓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以合理化其出兵,英美坦率曝光這些情資來自俄軍內部也來自莫斯科政界。此次英美情報戰的特色,主動出擊,當某些歐洲國家領導者遲疑時,就把情資放給媒體以形成政治壓力,甚至讓美國總統拜登親身示警,說服歐洲國家與烏克蘭。

示警成功,也因為美英的情資不限於秘密來源,也藉著分析公開資訊,核實秘密情資的正確,這作法有效訴諸大眾的警覺,對歐洲元首們更具說服力。

成功的示警讓烏克蘭在動員、訓練、部署多些準備時間,歐洲國家預先準備物資援助。雖然無法阻止戰爭的發生,英美情報戰這次掌握先機,在俄羅斯否認出兵企圖時,得以反駁,在俄羅斯發動欺敵訊息前,英美預先釋放相反訊息。美英情治界先發制人,以色列、印度國安相關智庫都認為是「預警情報」、「戰略情報」的成功案例。

預警情報是決策者的警鈴,這類情報帶著緊急性,需要決策者以政策行動回應。預警情報包括為事件定性、預測事件的發展,預警的分析裡一定得包括各種可能場景的描繪,一一辨別這些場景可能性的高低、衝擊的大小、將形塑怎樣的未來。

戰爭前的預警情報,理論上應是戰略情報,相較於反應層級較低、應變規模較小的戰術情報,戰略情報涉及經濟、運輸、通訊、社會型態、政治、科技等。以烏克蘭戰爭而言,完整的對俄戰略情報,分析者不只是要put yourself in Putin’s shoes(設身處地站在普丁的位置思考),而且也要設想自己是俄羅斯工業貿易部長、經濟發展部長、能源部長等,才能設想全局。因此,完整的戰略情報與研析,若以台灣為例進行分工,國安局以及其領導的各機關、單位,偏向於戰術情報的分析,而戰略情報研析,得由國安會主動擔綱,只有國安會才叫得動央行、財政部、經濟部乃至能源局等共同參與,預擬場景與編寫回應劇本。

美英情報界在戰前揭露的訊息,戰略情報、戰術情報都有,但戰爭開打後,觀察英國情報首長的發言和英美政府對制裁效果的失望,可以看到兩國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預估與現實情形有落差。俄羅斯打的是場局部戰爭,從當下武器存量、人民動員可以看出,並非傾全國之力,根據以色列智庫的觀察,美國情治單位對這點一開始就有掌握,但掌握不代表能精準預測俄幣的漲跌、能源的供銷、社群媒體輿論等,畢竟情治單位機關不是內閣。無論如何,夠格的情治單位必須有足夠的多樣人才,才能與各部會對接,聽得懂他人的專業研析,這也是國安局正改進但還不足之處。

檢視美英預警情報的成功和失敗,就戰略情報系統性地討論,烏克蘭戰爭提供了台灣國安系統操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