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強權過招說分明 事前事後差很多
  • Line

A A A
2022-11-16 00:00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國與中國大陸在近期分別經過國內政治權力盤整過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落幕,完成人事安排,而美國則是經過期中選舉,國會生態重新洗牌,展開美國政治新頁。隨後兩強領導人運用參加二十國集團高峰會,進行實體會晤,希望能夠穩定雙方互動關係。

但在本次高峰會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透過媒體公開表示,將在會後對臺灣進行簡報會談內容,並且刻意強調美國將讓臺灣對於其所提供之支持感到「安心與放心」(secure and comfortable)。但蘇利文此項表態性發言,立即受到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嚴辭批評,而臺北則是低調應對並未積極應對。

其實就整體態勢來說,以目前臺北執政團隊對外政策完全倒向華盛頓,已經到達幾乎是任由美國擺佈地步,能夠讓美國公開揭露多年來與北京交手協商後,都會對臺北提出簡報之作業模式,其實差別並不算大。講得更明白些,蘇利文此舉就是擺明是在向北京叫陣,點破臺北為華盛頓囊中物,亦是其在外交縱橫捭闔過程中,得以運用自如之籌碼;因此臺北政壇實在沒有理由為之感到欣慰。

儘管臺北政壇對於兩強交鋒美國事後會來簡報知之甚詳,但在蘇利文刻意挑明後,不論政治評論抑或是學者專家都閉口不談,就是因為強權過招時提到臺灣,在根本上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假若事前沒有任何置喙空間,其實就是任人宰割。事後遭人告知時,就算對結果再不滿意無法接受,也只有摸摸鼻子硬吞下去。正是因為如此,就算蘇利文一廂情願認為,事後可以讓臺北認識到美國支持,從而感到「安心與放心」,但顯然臺北政壇並不那樣領情。

其實從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後,承接川普政府時期將美軍撤離阿富汗政策,先是在2021年4月宣布將在當年9月11日完成撤軍行動,但隨著塔利班叛軍發動攻勢,美軍無心應對,拜登總統在2021年7月8日宣布,將在8月31日完成撤軍結束戰事,隨即情勢更是急轉直下,8月15日美國所扶植之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解體,最終美國在當月30日狼狽撤出最後一批軍事人員。拜登政府從阿富汗如此潰敗,對於臺灣社會產生嚴重社會衝擊。

隨後在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儘管美國透過軍事與經濟援助力挺烏克蘭,但拜登總統卻在戰爭初期,以極度堅決態度公開宣示美軍將不直接涉入俄烏戰爭,此又對臺灣社會再度產生另波心理震撼。儘管臺灣目前執政高層極力壓制「今日阿富汗、明日臺灣」論調,或是嚴辭反駁「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說法,但顯然對於美國拜登政府信心是有所動搖,只是說出或是不說真心話,願不願意掛在嘴邊,但絕對不會完全無條件相信華盛頓所提出任何安全承諾。

其實臺北、北京與華盛頓三方互動關係發展至今,到底華盛頓能對臺北有何種程度之安全承諾,明理人都可以看出絕對是無法到達條約法理義務程度,最多僅是由政治決心與利益取捨所支持。華盛頓從當年面對北京在斷交、廢約與撤軍三條件上讓步,最後留下個對臺軍售尾大不掉糾纏至今,但是臺北政壇至今仍然還是有人不願從幻夢中醒來,靠著美國政治人物不斷放話支持,當成維持本身政治信念之搖頭丸以及壯膽劑。

所有背叛都始自於信任,如今臺北單方押注於華盛頓,執政高層更是對華盛頓拼命效忠,無怨無悔地獻上投名狀,若是有論者質疑美國並不可靠,側翼網軍打手就會毫不留情亦不手軟地,以文革紅衛兵鬥爭手法口誅筆伐鬥臭鬥垮。但「疑美論」其實是由美國戰略學界「棄臺論」所激發產生,再對照美國應對阿富汗撤軍如此無能,處理俄烏戰事章法大亂,如今還要在面對兩強領導人峰會,當前臺灣選舉打出抗中保臺牌卻依然失效時,綠營高層還要如此一意孤行下去嗎?

吾人必須提醒,兩強高峰會後,就算是向臺北提出簡報,請問是否有可能能夠理解全貌?假若雙方會後並未發表聯合聲明或是公報,單憑美國方面對臺北所提簡報內容,是否完全可信?不要忘記所有替華盛頓高層傳話者,都是依據外交訓令原文轉述,絕對不可多加任何資訊;而臺北是否有可能查證華盛頓所轉達訊息?華盛頓所聲稱北京所表達立場,訊息如此轉手過濾,請問能否完全還原全貌?

說實在話,最值得玩味的論述,就是由蘇利文所提要讓臺北感到「安心與放心」,假若臺北對於華盛頓具有絕對信心與信任,會有必要在兩強領導人峰會前表態嗎?臺北與華盛頓之間是否存在著某些難以啟口隔閡與猜疑,而且嚴重到必須強調會要讓臺北感到「安心與放心」,難道沒有人察覺到某些不尋常跡象嗎?由於臺北與北京本身毫無直接溝通管道,就只能讓華盛頓上下其手從中操弄,假若真是如此,實在都是咎由自取,也真是怨不得人!